2010年专题

  • 暂无资料

赢对手赢自己 水泥业谁能Happy牛Year

更新日期: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 慧聪网 【字体: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并大幅波动,资金及人工成本上升,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一季度冰冻雨雪天气,二、三季度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四季度金融危机......一波又一波的考验,冲击着中国水泥业。在更深的层面,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向,产业结构的调整,落后产能的摒弃,企业并购与销售布局,这一切都是中国水泥企业的试金石。在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压力下,各家“诸侯”摩拳擦掌,力求赢得先机。

    中建材 南方水泥横空出世

    提到2008年的水泥行业重组,就不能不提到中建材麾下的南方水泥。无论是速度、规模、成效、影响还是理念与方式,南方水泥都是毫无疑问独占鳌头。

    东南四省一市

    2007年9月,中国建材联合浙江尖峰集团、虎山集团、浙江水泥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资委和北京华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6家共同出资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35亿元,中国建材集团持股75%。其总部在上海,运营中心则设在杭州。南方水泥的组建,意在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对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四省一市的水泥企业进行整合,打造一个跨地域的航母级企业,成为东南四省一市水泥行业的核心企业。

    2008年9月26日,南方水泥在杭州隆重庆祝成立一周年。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在会上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实现当初的承诺,今天,南方水泥不仅产能过亿吨,并且给中国建材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回报了投资者,还凝聚起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干部员工队伍,这一切来之不易”。

    理念支撑奇迹

    仅仅一年时间,南方水泥就从“一两水泥也没有”到形成上亿吨产能,这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迹。

    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南方水泥的重组理念。南方水泥成立伊始,高举的是“联合重组”大旗,其做法完全有别于其它企业的“收购兼并”。所谓“联合重组”,按宋志平的解释,是属于大的并购范畴,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并购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第一,出发点不同。南方水泥联合重组的出发点,是推动区域市场健康发展,让区域内企业共同受益;第二,南方水泥的联合重组不是迫使原企业股东退出,而是给他们留有一定股权。联合以后,还要充分发挥原有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团队作用。第三,从文化理念上讲,这种联合重组,是中国建材用资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实现共同发展。

    一个事实是,“联合重组”的理念与模式受到了水泥企业的广泛欢迎,南方水泥门庭若市,前往洽谈合作的水泥企业络绎不绝。南方水泥的进入使浙江水泥市场发生了多年未有的可喜变化,市场话语权明显增加,水泥价格上涨,企业普遍提高了收益。

    意义更为重大的是,南方水泥在中国水泥行业实现了一种企业成长模式的创新,即通过联合重组进行超常规发展。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认为,南方水泥的组建标志着水泥“国家队”对外资大举并购活动的反应。宋志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很有自信地说,南方水泥今后将用市场竞争手段跟咄咄逼人的外资产业巨头一决高下,不断提高民族水泥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火爆背后有忧患

    南方水泥的高速发展堪称火爆,但业界也有存疑。这种“跑马圈地”式的大规模扩张,聚沙成团,快则快矣,在管理、经营、市场、文化、人员等方方面面,会不会留下诸多难以调理的后遗症?南方水泥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开始了对旗下企业的内部整合。

    关于南方水泥“联合重组”模式,业内予以了高度关注,鉴于从历史上看,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成功率并不算高,南方水泥的重组究竟是否成为“崭新的与成功的模式”,还需要时间与事实来验证。

    赢得2009 北方水泥是王牌

    2008年南方水泥的成功,会否进一步加速中国建材集团的行业整合步伐?业内一度风传的“北方水泥”可能成真,并且大有呼之欲出之势。“我们一直在进行着‘北方水泥’计划。”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如是表示。

    尽管中建材与冀东合作,立足华北,挺进东北,辐射西北的A计划,由于同是央企兄弟的中材集团的插手而搁浅。中国建材与祁连山的合作,却紧锣密鼓的展开,而其将公布的新的发展区域很有可能就是北方区域。设想一下,“北方水泥”在2009年的某个时候在北方的某个区域诞生,中国建材集团则有望取代海螺水泥,一跃成为新的行业霸主。

    中材集团 冀东水泥战的胜利者

    冀东水泥,作为中国北方水泥业的龙头老大,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因此被众多巨头列为战略合作或重组的目标。年初,中材集团的后发制人,从中建材、海螺水泥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无疑,开了一个好头。2008年1月3日,中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中材集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已于1月2日签署合作协议,中材集团计划于未来三个月内,以直接或透过其上市子公司增资,成为唐山市政府全资拥有的冀东水泥集团的控股股东。

    南方水泥的翻版,或是“山寨版”?

    百亿投入,亿吨产能,三年完成,活脱脱又一个南方水泥,充分展示了央企风采的大手笔!

    但是,年初的协议之后,中材似乎并没有像中建材搞南方水泥那样雷厉风行,实际行动显得相当迟缓。以至到11月份,还有人问,“中国中材集团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收购冀东水泥?”。期间,中材股份董事周育先于业绩记者会表示:“集团预计今年生产约3200万吨水泥,预期未来收购冀东水泥后,集团可生产7200万吨水泥,并且将成为北方水泥的龙头”。似乎可以证明中材并购冀东仍在进行。

    水泥业界曾有人说:“得冀东者得天下”。那么中材集团为何坐视时机,不为所动?只因中材集团自身背负的三座大山,有心乏力。

    背负的三座大山

    一、中材国际在沙特项目深陷1680万美元的“赔偿门”事件,几乎相当于中材国际2008年上半年利润的80%;

    二、中材国际股市大跌。今年10月下旬以来,在不到20个交易日的时间里,中材国际的股价一度下跌超过1/3,把本已渐有起色的股价打入深渊,股票大大缩水。

    三、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材国际在海外的数百亿元项目订单的执行将有较大影响。

    尽管中材国际只是中材集团的一个下属上市公司,但如果运行情况不好,势必对其母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材集团是否还有能力拿出上百亿资金,顺利实施对冀东的并购,值得关注。

    赢得2009 冀东水泥是关键

    事实上,对多数企业来说,行业巨头中材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仰望而不可及的。在行业人士的基础意识里,中材代表的是一种产业的象征。正如中材老总谭仲明所说的,“目前,中材SINOMA品牌已成为国际同行业知名品牌,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中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但由于企业众多,产能分散,“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水泥行业的突出问题。到目前,世界前50家水泥巨头的生产集中度已达到60%以上,而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尚不到20%,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中国较低的集中度强化了水泥市场价格波动性,极易引发低层次价格竞争。按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的话说:“正是由于落后生产力的大量存在,无序和恶性竞争泛滥,使得水泥产业没有分享到中国房地产和基本建设高速发展的成果”。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