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能源
  • 暂无资料

发改委只控住了20%的煤价

更新日期: 2011年04月11日 作者: 王冰凝 来源: 华夏时报 【字体:

  国家发改委虽然不顾通胀压力在今年连续两次上调了油价,但却从去年底开始,就一直在严格控制煤价上涨,试图通过控制煤价来缓解通胀压力。

  日前,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强调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这是从去年底以来政府第三次发出控制煤价上涨的通知。

  “这意味着目前通过煤电联动上调电价基本无望,政府试图通过控制煤价来缓解电厂成本压力,但真正能控制价格的电煤只占总量的20%。”一电力集团高管告诉记者,市场电煤年后上涨很快,火电厂亏损面加大。

  扩大控制煤价范围

  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抑制电煤价格上涨来稳定煤价和电价,从而管理通货膨胀。

  发改委《通知》要求,煤矿要切实加强电煤产运需衔接和价格调控工作,整顿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通知》还强调,各产煤省要加大电煤产运需协调力度,不得分割市场、限制煤炭出省;煤炭产运需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时间进行交易。同时,对涉煤收费进行认真清理,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煤炭企业违反国家煤价调控政策、擅自提高价格的行为,通过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的行为,以及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对不严格履行合同和合同兑现率低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发改委强调。

  “这是去年底发改委要求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不得涨价的延续,也是最近配合通胀管理、稳定物价的系列措施之一。”业内资深电力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市场煤价涨幅很快,重点电煤合同中价格问题越来越严重,兑现率降低,以次充好的变相涨价行为很普遍,所以政府才一再降调控制煤价。

  不过一电力集团高管告诉记者,发改委严控电煤价格还是有效果的,2011年的电煤合同兑现率还是比较高的。该高管还认为,成品油价上调,3月CPI上涨压力增大,此次政府再次强调电煤不得涨价,试图通过调控煤价来管理通货膨胀。

  “目前政府对煤价的控制很严格,态度也很坚决,对煤价的控制范围也在扩大,目前控制的不仅是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而是所有的电煤价格。”一家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家煤企曾收到国家发改委的内部文件,要求严控电煤煤价,不得轻易上涨,而控制的范围已经不仅限于重点电煤价格。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政府通过控制煤价来管理通货膨胀是正确的选择。政府年后两次上调了成品油价格,已经给居高不下的CPI造成很大压力,在成品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煤炭价格的波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尤为慎重地对待煤价和电价,否则一旦影响到工业价格,国内通胀压力将更大。

  只有20%的电煤被限价

  不过尽管煤价受到政府严密控制,但因为目前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政府所能控制价格的电煤只占国内电煤需求量的20%。

  上述电力集团高管告诉记者,此次政府再次强调调控电煤价格,也意味着国家目前不打算出台煤电联动政策,而试图通过平稳电煤价格来降低电企压力、平抑物价水平。

  “但是政府所能控制价格的电煤只占电煤总量的20%,虽然政府加大力度控制电煤涨价,但年后,市场电煤价格涨幅仍然很大,使得火电厂压力剧增,亏损面很大,苦不堪言。”上述人士称。

  作为我国唯一由政府授权发布的国内动力煤指数,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最新的动向是,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为776元/吨,比上期上涨3元。从3月16日起,这一价格已从767元/吨开始连涨三周。动力煤涨价形势已经蔓延到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产区,最高的鄂尔多斯煤价两周上涨40元。

  中国煤炭市场网的数据也显示,仅是4月初,秦皇岛港各煤种价格就较3月底普涨10元/吨。

  而据电力人士称,除了市场煤价上涨之外,库存也频频告急。目前北方三大煤炭中转港口库存量都大幅下降,各省市煤炭库存也已告急。

  与此同时,国际煤价也有了小幅上跃,据悉,目前世界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商斯特拉塔已与日本中部电力株式会社签署了本财年的长协供应合同,电煤价格为129.8美元/吨,刷新了2008-2009年度125美元/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业内专家认为,国际煤价高企,也导致了我国煤炭进口量萎缩,进口煤缺口转向国内煤炭市场,但煤源紧缺使得接卸港地区煤炭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火电厂的亏损面已经达到60%,亏损力度也较去年有所增长。”电力人士告诉记者。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