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经济复苏遇倒春寒 地方基建投资或“接棒领跑”

更新日期: 2013年03月19日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字体:
摘要:今年宏观政策方向仍然存在许多变数,国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在1~2月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其中尤其是地产投资激增至22.8%表现突出。“在地产调控重新收紧的背景下,除非政策能够重新推动基建投资明显加速。”徐高表示,“二季度经济企稳巩固主要仍靠基建投资发力。”

    地方投资冲动强烈

    铁路长、大线已经到了通车高峰期,未来铁路相关的投资会更多地转向城际铁路的地方投资。
   
    在1~2月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其中尤其是地产投资激增至22.8%表现突出。

    但是随着“国五条”的出台,政府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房地产投资能否维持目前的增势难以确定。
   
    “在地产调控重新收紧的背景下,除非政策能够重新推动基建投资明显加速。”徐高表示,“二季度经济企稳巩固主要仍靠基建投资发力。”

    据悉,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即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约1/3),房地产投资(占1/4),以及基建投资(占1/4)。今年1~2月的投资领头羊是地产投资。其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单月的12%大幅加速至22.8%。基建投资也略有提速,从去年12月的16%上升到22.9%。制造业投资则继续处于5年来的低位,同比增速只有17%。

    对于制造业投资走低,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受需求端整体趋弱的大环境影响,但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新一轮固定资产设备更新的意愿不高。“今年大环境还是不太好,我们今年暂时没有扩大投资与设备更新的计划。”东莞一家玩具厂的负责人表示。

    “从结构来看,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取决于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态度。”徐高说。

    据赵海新透露,去年上半年还勉强维持经营,盈利至少能维持员工薪水与各种需上缴的税收,但今年状况则不如去年。

    若基建发力,将带动钢铁与水泥等需求的回升,赵海新的铁维保科技也可从中受益。但赵海新向记者表示并不乐观:“公司受益于基建投资需要一段时间,这个利好不会那么快传导,而且河南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环保与绿化建设。”不仅河南,广东也如此。广东省政府官网近日公布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2015年达70%。可见广东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的规划中,突出了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于高能耗生产要素的需求目前还不明显。

    从前两个月增速较快的行业上看,水土、环保、公共事业等投资成为主流,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则明显低于去年下半年。

    “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才是基建投资中对总需求拉动力较强的部分,今年年初的基建投资势头很难像去年三季度那样,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增速的低迷,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政策对于基建投资的推动并不强。”徐高说。

    “但是地方目前对于基建投资的冲动比较强。”刚从湖北调研回来的长江证券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此行走访的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交通投资公司和中国铁建下属第四勘察设计院等部门和企业。

    他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透露,湖北发改委官员在投资方面的积极性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虽然中央的态度目前还有待两会期间的成果确认,但是该部门自身判断较为乐观,认为去年下半年调控会得到有效地延续。

    “中国铁建下属第四勘察设计院则认为铁路长、大线已经到了通车高峰期,未来铁路相关的投资会更多地转向城际铁路的地方投资。而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相关的地铁或城市轨道交通上有更强的投资意愿。”邓二勇说。

    他表示,湖北省交通投资公司对于2013年的投资亦表现非常乐观,认为交通建设的高增速能够得以维持。“可能的障碍来自于资金,只要资金到位,新开工的落实完全没有问题。”邓二勇介绍。

    “虽然货币紧缩预期增强,但基建今年仍有望获得信贷支持。”邓二勇调研中还走访了数家大型银行湖北省分行的信贷部门,对方表示在信贷总量控制上银行较为谨慎,但是对于基建的倾斜是存在的。

    在两会之后,政策是否再次在基建投资上发力,进而带动总需求,令温和复苏的势头得以延续,受访人士认为这些都还需要未来进一步观察。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