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能源
  • 暂无资料

大型煤企通过扩量降价争夺市场

更新日期: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体:

    受煤炭市场需求不足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亏损面扩大。不少煤炭企业采取扩量、降价的方式抢占市场,形成的局面。我国煤炭行业逐步进入“大矿时代”,大集团之间的恶性竞争将对煤炭产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让利不让市场”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山西煤炭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下降,上半年,煤价下跌导致全省近45%的煤炭企业陷入亏损,煤炭工业增速回落趋势明显。更为严峻的是,各产煤省区的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开始“拼价格”,没能控制产量反而增加产量,采取“让利不让市场”的应对措施。

    山西一家大型煤矿集团部门负责人说,国内一些大集团依靠成本优势,实行产品“降档销售”,5500大卡的煤按5200大卡的价格销售,吨煤实际降价35元,对人员多、包袱重、成本高的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不得已,也只能以降价、加大产量来应对。“尽管煤炭产能已经饱和,但为了保市场,产量不能下降。”

    吕梁市一位煤炭企业负责人说,现在市场秩序很乱,大型煤矿集团带头降价,“恶性竞争更厉害”。一些煤矿一周降一次价,如对外公布的焦煤价格每吨830元,但实际执行的是700多元。

    山西朔州、临汾等地煤炭管理部门介绍,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实行“煤电互保”的地方保护政策,要求本省用户优先使用本地煤,外地煤进不了当地市场,使山西等产煤大省煤炭销售陷入困境。“谁都想调控产量,但央企、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省企业‘诸侯割据’,如果自己单方面控制产量,又怕别人抢占了市场,所以只能加大产量占市场。”

    恶性竞争使我国稀缺煤种形成浪费。山西柳林、乡宁等地煤矿生产的是世界级稀缺主焦煤。山西乡宁县煤炭部门介绍,去年以来,国家三大稀缺煤种2号主焦煤原煤从800多元跌到600多元,现在还在跌,如果再跌下去,“国宝”级煤炭要卖成“白菜价”。

    山西一些煤炭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近几年来,山西持续探索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路径,煤炭产业一直处于改革前沿,企业安全投入、生态恢复、社会事业投入、可持续发展投入等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煤炭企业,煤炭资源整合以后,煤矿把大量积累资金用于现代化矿井建设上,如果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对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百害无一利。

    弱势需求延续产能持续释放

    山西一些煤矿企业负责人认为,去年国家公布的全国煤炭产量36亿多吨,但据他们估计,国内大量小煤矿依然存在,这些煤矿的实际产量难以控制,它们依靠安全成本、人员成本、环境成本低的优势大量超产,全国实际产能大于国家统计数字至少1-2亿吨。一些煤矿企业迫于地方发展压力,不得不加大产量,既能给地方形成更多GDP,也能给地方上缴更多的税、费,但煤炭越产越多,越多越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矿井技术改造的原因,一些产煤重点地区的产能远远没有释放。山西吕梁市保留矿井110多座,目前生产矿井28个,现有90多座建设矿井,总产能将突破1.1亿吨。临汾市在建矿井110多座,产能9700多万吨。最高峰时,这两个市的煤炭库存都达到五六万百吨。

    多数煤矿负责人认为,目前主要是需求严重不足,而且随着国内各地煤矿大基地的逐步成型,产能仍将持续释放,过剩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行业至少准备过3年至5年的“紧日子”。

    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部分专家和煤矿负责人认为,目前煤炭需求下降,既有市场周期规律性的原因,也有国家放慢增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因素。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保持适当的产能超前建设是必要的,但必须避免恶性竞争。尤其是大集团之间恶性竞争,损害的是国家资源和国家利益。他们认为,国内煤炭大集团、大基地建设逐步成型,调控能力应该提升而不是削弱。各地大型煤炭集团应在行业管理部门或协会的指导下,共同采取调控措施,加强行业自律,合理调控煤炭产量。

    部分煤矿负责人认为,一些地方小煤矿仍长期存在,安全隐患大,事故频发。各地应该以此次煤炭市场调整为契机,坚定不移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安全水平低的小煤矿。同时,提高重点煤炭企业的就地转化率,加快远距离输电线路建设,推进变输煤为输电,使一些小煤矿多、产量低的地区逐步退出煤炭行业,既利于环境保护,又利于安全生产。

    避免市场恶性竞争还需管住不正当的“行政之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仍需进一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方便企业办事。对涉煤费用统一实行一站式办理或一票缴纳。定期公开收费项目,避免多家执收部门征收,切实减少“三乱”行为,方便煤炭企业缴费,从根本上控制财政收入的流失。明确收费内容和标准,进一步规范涉煤收费秩序,进一步提高涉煤收费透明度。行业管理部门严格市场监管,打击超能力生产和利用各种手段隐瞒产量、偷逃税行为,严密监控各地真实产量,为宏观决策提供真实数据。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