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大讨论】隋玉民:坚定信念,战略转型,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新日期: 2016年01月20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独家报道 【字体:
摘要: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至今,历经了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但产能严重过剩、结构性过剩、永久性过剩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目前无序化竞争的现状,只有通过企业不断降本增效和加快战略转型、行业协会正确引导和协调政府及企业、政府对错峰生产和改善供给端的强制性措施,只有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水泥行业的“治本”,从而实现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到2015年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预计将达到1759 条,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超过18亿吨,水泥总产能超过35亿吨,据预测本年我国水泥产量约为23.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约60%。
 
中材水泥董事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 隋玉民
 
    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处于近十年来最艰难的时期。受国家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水泥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持续增长的产销量首次出现萎缩,预计年需求量将下降5%左右,行业预计的需求拐点提前到来。由于各企业对突然到来的负增长措手不及,为了不丢失市场份额而轮番掀起了价格战,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进行倾销,各省、区行业自律纷纷被打破,多数区域的企业处于无序化的恶性竞争状态。另一方面,行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现状,而行业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带来的问题却日趋显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累计水泥利润总额为22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3.8%,虽然三季度末期开始降幅有所收窄,但由于四季度依然旺季不旺,预计全年行业利润将会下降三分之二。从近三年的水泥行业月度盈利情况来看,2015年前十个月的累计利润总额不及2014年前5个月和2013年前6个月的利润总额;而根据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行业信息来看,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总产量为17.2亿吨,同比下降4.7%;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65.46%,其中全行业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5%,第二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67%,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下滑72.73%。
 
    目前水泥量价齐跌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更是有主观原因导致,其中主观的因素更为突出,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较大,从根本上影响到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
 
    2015年,我国全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44.7万亿元,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7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拉动水泥需求的房地产投资和铁路、道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时出现下行走势,导致水泥市场萎靡不振。
 
    虽自2014年下半年起国家频频发力扩大基建投资,但因项目落地滞后效应及受资金制约等原因,对下游水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两大主力市场需求的弱势表现,致使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总产量仅为17.2亿吨,同比下降4.58%,为199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熟料产量1-10月累计约11.1亿吨,同比下降6.73%。
 
    二、产能全面过剩,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低,行业自律的基础被严重破坏
 
    从中国水泥协会近5年跟踪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的月度数据来看,2015年为同期最低水平,从全年的月度周期看,5、6月份通常为全年利用率最好的月度,但2015年5月份产能利用率不到70%,而从全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会在去年74%基础上下降至70%以下,这意味着产能过剩压力在需求下行的背景下在逐渐加大,且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由于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而新线仍在投产(全年新增熟料设计产能约4500万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具体表现为多数区域水泥库存高涨,而企业间为争取市场份额,恶性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价格持续走低,一度创下了近7年以来的最低。按照过往年度的规律,当价格跌到完全成本时,企业间便会主动通过行业自律、限产停窑等方式控制供给,保持区域间价格的基本稳定。但本年以来,各区域内以价格抢占市场的情况非常普遍,多数区域市场都出现了不计成本的价格下跌趋势,区域内行业自律的现状几乎被彻底打破。
 
    三、行业集中度存在两极分化,占有成本优势的水泥企业无视行业自律从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中国水泥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60%,而中国前5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设计产能共计13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74%。其中,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2%,利润总额则超过了全国水泥行业净利润的80%。
 
    从目前市场竞争的格局来看,竞争的主战场实际是具有成本优势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2013年、2014年水泥行业整体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利好影响,优势企业在市场中获利丰厚,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和利润积累,再加上大企业在成本和融资方面的先天优势,在本年度市场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放弃了行业自律和市场竞合,有底气也有能力以价格成本优势上阵搏杀。而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单体小企业来说,迫于现金流和生存的压力,也迫不得已的与大企业集团打起了价格战,由此,便形成了价格轮番下跌的惨烈现状,行业自律更是显得苍白无力。
 
    在恶性竞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指导、行业自律协调、区域市场协同等方式便很难完全解决全行业量、价日趋恶化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水泥行业重资产配置的特点,多数企业依靠非现支出的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仍然可以苟且残喘而继续为了市场份额和现金流而被迫“参战”,另一方面,尽管优势企业依靠价格战、成本战保住了市场占有率,但盈利能力同样大幅下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被局限,更无法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绝不符合行业的整体利益。
 
    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使行业稳定、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那就是“政府调控、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和转型”。
 
    一、政府层面要大力扶持水泥行业调整与转型 ,改善、优化供给端。
 
    李克强总理在12月2日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称,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旧动能”,要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水泥行业已经全面性、永久性的严重过剩,建议要停止包括产能置换在内的新上水泥项目的核准和备案政策,在遏制产能新增、控制总量不新增的同时,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把总量控制在现有产能规模之内或之下。
 
    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水泥行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已非常明确,对水泥企业来讲同样也是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圈定18个省,据统计,18个省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约8.1亿吨,人均熟料产能1.5吨,高于1.3吨/人的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层层推进,先行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带动我国中西部及亚洲多国铁路、公路互联互通,为水泥行业带来新的需求空间。据初步估计,仅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即可达50万亿人民币,预计可带动水泥年均消费量增加4000万-5000万吨。
 
    同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气污染程度还在加剧,百姓怨声载道社会情绪越来越大,高能耗的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的“贡献大户”对此“功不可没”。因此,政府对水泥行业严格实行错峰生产、促进节能减排的强制性要求,无疑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改善供给端的有力措施,这种既利国、利民,又利于行业的举措应该大力尽快强制性推广。
 
    二、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和协调优势,架起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促进国内市场和谐共赢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协会要在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调控与制约作用,重点围绕水泥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转型升级瓶颈矛盾开展研究;二是要大力宣贯国家政策,引导企业升级转型;三是要鼓励创新驱动,加快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工作,提升产品标准、创新产品标准,研发水泥新品种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四是要与政府配合开展错峰生产活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产业安全。除此之外,行业协会还应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其咨询和指导功能,通过对于行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引导企业为了行业健康而加强竞合,推动企业理性面对供求关系和进行行业自律。
 
    三、水泥企业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全面转型与调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水泥行业要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国家对于水泥行业“绿色,低碳”的新要求,是国内水泥行业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要求的必然选择。面对行业已进入微利的新常态,水泥企业要按照“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水泥企业要认识到淘汰落后和理性面对过剩产能的必要性,要有计划的通过淘汰或等量置换的方式,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控制产能发挥,改善供求关系,这才是实现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首先,水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做好现有产能升级改造,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产业价值和竞争能力。
 
    其次,要立足水泥主业,充分掌握市场寻求,随产业延伸发展寻求新的产品方向,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产业相关多元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要重视环境友好战略对水泥行业的可持续推动力,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绿色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方向转型升级。水泥企业要积极推广各类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水泥行业的节能潜力;要积极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要重视废弃物协同处置工作,水泥企业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危废的特性,从战略高度获取固废资源,实现企业在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要积极开发利用电石渣、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技术,推动资源综合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
 
    四、水泥企业要坚定不移的实施海外发展战略,抓住国家“走出去”战略给传统水泥行业带来的转型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要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近年来,行业内已有不少企业进行了“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也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样板。目前来看,行业已经开始由技术和产品“走出去”为主转向以资本“走出去”为主的国际化经营转型,以最新的建材产品和技术装备融入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国建材产品、技术、装备加快“走出去”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以笔者所服务的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自2000年开始,中材集团就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工程设计和技术装备制造能力,以完整的产业链模式和全过程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形成了竞争优势,业务已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提供成套设备并建设完成了150多条大型水泥生产线,水泥工程国际市场(不含中国)占有率数年时间从零跃升到45%,目前已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14年开始,中材集团全面开始了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旨在通过投资并购实现海外区域市场本土化并拥有更具优势的生产要素,通过投资并购实现对海外高端要素资源的掌控,通过海外水泥生产线建设,在全球推进完整SINOMA知识产权的生产线链条投资。截止到目前为止,中材集团已海外确定了几个投资国并逐步开展了项目建设。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至今,历经了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但产能严重过剩、结构性过剩、永久性过剩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目前无序化竞争的现状,只有通过企业不断降本增效和加快战略转型、行业协会正确引导和协调政府及企业、政府对错峰生产和改善供给端的强制性措施,只有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水泥行业的“治本”,从而实现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