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摘要: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会议提出,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并强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再次迎来发展新节点,而绿色发展“挂帅”的思路再一次得到了明确。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会议提出,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并强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有熟悉纲要制定情况的学者告诉记者,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进入加速期,同时中国将通过长江经济带的探索,走出一条协调“发展”和“保护”的新路子。
从接近官方人士处了解到,空间经济战略依旧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经派出调研小组就长江经济带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同时也正在组织专家就细节情况进行研究,不久,绿色负面清单等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绿色可持续唱主角
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事实上,在长江经济带的推进过程中,绿色可持续的思路逐渐明晰。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了向、定了调。他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发展理念也已融入地方和部门的发展思路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在旁听长江沿岸的重庆、四川、贵州、上海等省份代表团小组讨论时发现,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主题的发言基本占据主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已经成为发展共识。
具体而言,环保部牵头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庆市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脊梁”;上海市则率先“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各地普遍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公开资料显示,流域覆盖中国9省2个直辖市,人口和GDP均超全国的40%,长江“黄金经济带”舞起来,将牵动中国经济总量和增速变动。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十三五”攻坚时期,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协调发展方面也承担着重要任务。那么,应该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5日的会议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点明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再依靠传统动能。会议明确,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曾发文表示,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
负面清单加速推进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绿色发展的落实,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负面清单制度。
会议称,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此外,新的纲要还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沿江各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
其实早在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示范开发区,试行负面清单管理”的通知。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从重庆等地方团了解到,政府已经开始在生态保护方面给自身发展“划底线”,这种类似于负面清单的探索已经开始形成自觉。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相关小组和各个地方进行研究调研,负面清单落实进度将加快,在总的负面清单正式推出前,将会以各种形式先将一些区域保护起来。
“绿色”地位持续上升
在长江经济带概念刚刚面世时,外界惯常认为将是投资驱动,一些业内人士也以“大干快上”的传统思维衡量经济带建设。但随着近年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中国对发展模式的探索显然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拥有长江干线最长部分的湖北省为例,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该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参加恩施、黄冈、咸宁、襄阳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全省经济工作要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这一表述被概括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
今年年初,湖北省又对2016年年度计划指标体系作出了调整,拟新增10项指标,包括劣Ⅴ类水体比例、万元GDP用水量等反映绿色发展的指标。加上此前保留的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5项指标,绿色发展的指标共有7项,占整个指标体系的25%。不仅如此,湖北省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等交易试点,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联动机制。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表示,几个驱动的次序发生了变化,“绿色驱动”变更到排首位,这样的变化与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可谓一脉相承。
“传统的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燃煤电厂等资源性产业往后靠,与这些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有关系,同时这些产业都是高耗能产业。”彭智敏说,生物质能源、电动汽车、环保监测、污水治理、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等低耗能产业,也正是绿色驱动的重要动力组成部分。
还有区域经济研究人士表示,东北污染严重、黄河部分断流、长江上游小型水电站首尾相连……从中央到地方都意识到发展长江经济带不能再以投资驱动为导向,必须以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驱动为导向,这除了同全国对生态环境的主观认识有关外,亦与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息息相关。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