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生命的自信——记陈全德教授

更新日期: 2016年01月07日 作者: 沈颖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在中国水泥界,陈全德一向以快人快语、敢说敢干而著称。这既是耿直的天性使然,也是元老级人物而形成的气场所致,更来源于几十年致力于新型干法技术研究之上的学术自信。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水泥行业,研究重点应在哪里?发展规划落在何处?这个立项任务又落到陈全德的肩头。当时,虽然立窑水泥还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低成本、低投资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见端倪,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陈全德的申报项目却让很多人始料不及:“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陈全德是这样认为的:
 
    水泥基材料是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在今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内仍然无可替代。但是,水泥生产消耗大量的石灰石、黏土、煤等不可 再生的资源,同时排放数以亿吨计的C02、SO2和NOx等废气及粉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数量扩张型的水泥工业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排放各类固态工业废弃物10亿吨以上,相当大的部分具有潜在的 活性或胶凝性,但是利用率很低。这些废弃物堆积如山,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就迫切需要水泥工业在降低自身造成的环境负荷的同时,能够成为大量消纳其他工业排放的废弃物、清洁环境的绿色产业。因此,降低消耗、提高性能是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以较少量的高性能水泥达到较大量低质水泥的使用效果是水泥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此外,社会发展 对水泥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性更好、水化热更低、强度更高、体积更稳定、耐腐蚀性和耐久性更好。伴随着水泥工艺、装备和材料学的发展,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性能逐步提高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水泥材料属于组成和结构最为复杂的材料,无论是在制备过程还是在使用过程,其组成、结构、性能和能量状态均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使得至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内在的规律未能很好揭示,成为阻碍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的关键。
 
    这个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论述缜密、极具前瞻性的申报项目,引起了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国家科技部于2002年批准执行。陈全德退休后,该项目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作为主要参加单位,共计150多位科学家参加,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于2006年11月通过科技部的结题验收。
 
    这一“973”项目已经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鉴定成果10项,申报专利52项。这些成果中 ,有的是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有的是在微观结构和过程动力学方面具有较高研究深度及学术水平的理论性成果,对于促进水泥科学发展和提高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成果中,与水泥熟料生产相关的基础性数据,包括提高水泥熟料胶凝性的高阿利特熟料体系、含硫铝酸盐的硅酸盐熟料体系和复合熟料体系的研究,阿利特的结构变化和硫铝酸盐的形成动力学;与工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成果包括煤矸石活化、粉煤灰活化和钢渣活化制备辅助胶凝材料,活化的方法和机理,活化的效果等;与水泥使用过程相关的成果包括高性能水泥水化过程与控制、水泥石结构形成与优化、环境行为和破坏机理等;研究开发或者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和装备, 从而为开展水泥和 水泥基材料高性能化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为制备具有高的强度、优异的耐久性和较低环境负荷的高性能水泥及水泥基材料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
 
    “数量扩张型的水泥工业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降低消耗、提高性能是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以较少量的高性能水泥达到较大量低质水泥的使用效果是水泥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时隔十多年,我们不得不为陈老的高瞻远瞩而心动、而震撼。如果水泥工业当初按照这个思路发展,资源浪费从何谈起?产能过剩何以发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而陈老希望水泥工业“能够成为大量消纳其他工业排放的废弃物、清洁环境的绿色产业”,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入乎其内走过中年,走过老年,一个专业伴随一生,不犹豫,不犬儒,只做年轻时天地间那个唯一的梦。既重视内在理路,又留意社会视角,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试图将前人所行再提升一层,夕阳工业也成朝阳。深入到当时的语境,很多提法都回异乎时流,但又入情入理,丝丝入扣。
 
    那些他曾为之苦闷的、激情的、追忆的、赞叹的、仰慕的和沉思的事物,都已经融入他饱满圆融的生命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