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供给过剩全面凸显 传统行业谁主沉浮

更新日期: 2016年05月03日 来源: 证券时报 【字体:

  随着供给侧改革发力,部分传统行业出现弱复苏的曙光,但改革的成效要体现在财报上还为时尚早。
  沉迷数年的白酒行业2015年强势回归,但多家明星上市公司遭遇“滑铁卢”。
  “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几乎成为传统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报必不可少的台词。在过去的一年,传统产业供给过剩全面凸显,一些周期性行业在谷底徘徊,而供给侧改革成为相关行业的共识。
  从具体行业来看,水泥建材、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出现了20年来未有的变局。幸运的是,随着供给侧改革发力,这些周期行业出现弱复苏的曙光,但从一季报的情况来看,改革的成效要体现在财报上还为时尚早。而因限制“三公消费”沉迷数年的白酒行业强势回归,谁将会像白酒行业一样重新赢得“宠幸”,谁又会成为接下来的“失意者”?与此同时,2015年多家明星上市公司遭遇“滑铁卢”,通过龙头企业的业绩情况也可窥探到整个行业的蛛丝马迹。
  水泥产量钢铁消费首降
  为何说2015年是传统产业供给过剩全面凸显的一年?钢铁消费量及水泥的产量等关键指标或许可以告诉答案。
  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水泥行业产量出现了25年来首次萎缩,为23.5亿吨,同比下降4.9%;同时,行业经济效益也出现大幅下滑,全年实现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近六成。多家水泥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行业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亏损。
  其中,由于水泥建材需求下降,上峰水泥2015年净利润下滑八成。上峰水泥表示,2015年度,中国经济面临下行调整期,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等虽有增长,但增速全线下降。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共识正式形成。水泥建材行业处在市场需求25年来首次下降的转折平台期,行业企业均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和洗礼。
  而主营水泥生产的青松建化也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减少35%;净利润为亏损6.81亿元,同比下降10667%。
  与水泥行业同病相怜的,还有钢铁行业。2015年,钢铁行业出现重大节点。钢材消费量自1995年以来首次下降,粗钢产量20年来首次下滑。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自然不堪入目。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32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0家亏损。其中,武钢股份去年亏损75.15亿元,成为A股市场亏损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去产能仍处阵痛期
  传统产业供给过剩全面凸显,去产能成为相关行业的共识。在过去的一年,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水泥、印染等行业。虽然一些行业整体形势环比有所好转,但由于处于“深水区”,钢铁、煤炭以及印染等行业今年以来仍大面积亏损,短时间难以扭亏。
  今年一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净亏87.48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亏损76亿,同比增亏659%。华菱钢铁或为整个行业的缩影,公司表示,2016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经营形势环比有所好转,业绩环比改善明显。但由于一季度公司高炉生产不够稳顺,钢材结算价格仍处于低位,且汽车板公司尚在达产过程中,因此公司一季度仍然亏损。
  同样,煤炭行业业绩继续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A股3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实现盈利的仅有18家,亏损较为严重的为大有能源、中煤能源、*ST煤气等。
  而今年年初在浙江绍兴柯桥掀起的印染企业关停整治风暴,成为相关印染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助推器。从2015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来看,5家印染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分化。其中,航民股份、美欣达在上述两个报告期间净利润均实现上升,而闰土股份、安诺其的净利润则出现下滑。
  下一个“白酒业”在哪?
  白酒,无疑成为2015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披露后让市场最为期待的行业。在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后,白酒行业近几年一直在谷底徘徊,而今年的一季报已显示出强烈复苏的信号。除了白酒行业,前几年一直亏损的光伏产业,以及畜牧业也出现复苏的迹象。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15年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也仅有3家。从今年一季报来看,营业收入下滑的只有青青稞酒及金种子酒,净利润出现下滑的仅有青青稞酒及顺鑫农业,其余上市公司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在欢呼白酒行业重归正道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同门兄弟”啤酒行业的日子却越发不好过了。2014年,国内啤酒的产销量出现了2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5年继续呈现下滑态势,而短期内激烈的竞争格局难以扭转。其中,2015年青岛啤酒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7%,净利润则下降13.92%。青岛啤酒称,2015年中国啤酒市场受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环境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继续呈现下滑态势,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除了白酒行业,在经历漫漫寒冬之后,光伏发电行业也开始复苏。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73家光伏概念股中,只有6家在去年出现亏损。而从已披露的一季报来看,大多数公司的业绩继续增长,光伏行业2016年的业绩或将继续出彩。以中利科技为例,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五成,净利润同比增长1.2倍,主要因为光伏业务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加。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另一个全面反转的行业为养殖产业。安信证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猪价持续在高位,维持在19元/公斤附近,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同时,鸡链价格整体也大幅增长,带动养殖企业盈利大幅扭亏为盈。
  具体至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养殖行业整体业绩实现高增长。以生猪养殖企业为例,牧原股份营收同比增长82%,净利润同比增长1922%;温氏股份营收同比增长41%,净利润同比增长363%;雏鹰农牧营收同比增长149%,净利润同比增长222%。
  明星公司的“滑铁卢”
  在每一会计年报的期末成绩公示中,明星上市公司往往较能吸引眼球,如成绩不理想则会引发市场的轩然大波,也可以从中窥探出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的蛛丝马迹。
  其中,董明珠掌舵的格力电器,去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双下降。根据年报,格力电器去年实现营收977.4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04%;实现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46%。对于业绩下滑,格力电器表示主要因为国际国内的市场经济形势不是很理想,导致了家电需求不足。同时,空调属于耐用品,前期国家有一些相关的刺激消费政策,透支了空调市场的一些需求。
  而扩展至整个家电行业,在过去一年出现龙头企业“船大难掉头”,而小家电企业则蓬勃发展的现象。除了格力电器,青岛海尔去年的业绩也不甚理想。2015年度青岛海尔营业收入实现897亿元,同比下降7.4%;实现利润43亿元,同比下降19%。同时,美的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也同比下滑2.28%。
  与之相反,从一季报业绩来看,小家电上市公司表现较为亮眼,一季度业绩增速在30%以上的较为常见,例如爱仕达、老板电器。安信证券的最新研报认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小家电品类和保有量均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中国户均小家电保有量仅有5件至7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2至3倍的增量空间。目前中国小家电销售额占家用电器比例距离美国市场约13%的水平有翻倍成长空间。
  而与格力电器一样,拥有目前A股股东人数最多的京东方,2015年出现业绩下滑。年报显示,尽管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但净利润16亿元却下滑36%。更糟糕的是,京东方今年前3个月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九成。
  公告显示,京东方2015年业绩下滑主要因为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接近九成的面板业务出现下滑,面板业务的营业利润由2014年的24.6亿元降至2015年的8.2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计划合资设立国祥人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健康服务事业的产业链。京东方表示公司的健康服务事业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营业务盈利大幅下滑,同时转向发展健康服务事业,作为面板生产龙头企业的京东方的转型意图显而易见,这从侧面凸显了液晶面板行业的惨淡。目前,中国的液晶面板产能已经开始过剩,但面板产能却仍在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价格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2015年开始,液晶面板或从巅峰逐步走下坡路。
  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也不能幸免。根据TCL集团披露的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逾六成,扣非后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近九成。公告称,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因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自2015年起持续下行,报告期内价格与去年同期差异较大。
  除了上述的格力电器及京东方,国内日化龙头企业上海家化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年报显示,上海家化去年营业收入仅增长9.58%,6年来第一次营收增速低于两位数,而扣非后的净利润更出现10年来的首次下降。
  上海家化表示,中国日化行业的渠道结构延续了快速而深刻的变革:百货和商超两大传统渠道增速放缓且市场总体占比下降;日化行业内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本土品牌与各路资本合作,以激进的营销方式争夺市场份额;日韩化妆品企业凭借品牌的特色、品类的优势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龙头企业面临瓶颈,其它的日化企业日子自然也不太好过。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A股7家日化行业上市公司中,只有青岛金王净利润实现增长。而上海家化、索芙特、南风化工、广州浪奇、两面针、赞宇科技去年的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