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投资使多个产业产能过剩 中国经济非过热
增长可能放慢
中国经济常被形容为“过热”,也就是需求大过供给。不过,我们却认为,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过度的投资使多个产业产能过剩,而本地需求无法消化供应量。
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选择了减少进口,同时增加出口,接受较低价格而并非减少生产量。雷曼兄弟把2005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值从此前预测的3.5%调降至2.2%,并预测中国中央银行今年将不会调高利率。
估计今年中国经常账盈余将会从2004年的690亿美元扩大至1,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这将无法平缓全球贸易保护的声浪。中国2005年GDP实际增长有可能会低于此前8.8%的预测,而中国2006年经济增长也由此前预测的8.5%调降至8.0%。
投资过度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的工业产品产能大大提高,但其中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房地产市场,却在同一时间逐渐降温,在某些沿海城市房价下降很快,这个特别的组合将会使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更严重。
中国的投资风潮始于2002年。虽然中国政府对一些产业如钢铁业、铝业、水泥业、汽车业及房地产业提出过度投资的警告,但政府的应对政策却因2003年SARS的爆发而延迟。
2004年1-4月期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在矿业、电子业、化工业、运输业及工业器材业大量投资的带领下,年增长率达到43%。中国政府于去年实行一系列紧缩政策,如:银行借贷额度管制、提高利率及银行准备金比率。这些政策使得2005年1-4月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减缓至26%。不过一切似乎来得太迟,中国目前产能已经过剩,投资相对于GDP的比例已高达44%,而且还在增长。
地产降温加剧供给过盛
此时正巧碰上房地产市场降温。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蓬勃,使得投资过剩的问题更加难以被控制。不只是房地产投资过热,许多上游制造业持续建盖更多的工厂、添购设备,忽视政府的紧缩政策。至2005年3月前的三年期间,上海的房地产价格飙涨了71%;全国上涨了24%。2005年1-4月间,中国房地产投资年增长率已减缓至28%。然而国家统计局的官员这星期表示:“目前的官方统计数字并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市场现状。”从我们最近到中国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似乎与官方数字有别。
这个特别的组合很可能使中国的产能过剩的状况更严重。中国政府最近打击房地产炒作的多项动作并不让人意外,政府3月份提高了房屋贷款利率;4月份上海市公布房屋拥有人必须在付清房贷后才可以销售房地产。并从6月1日开始,全国的房屋拥有人如在两年内卖掉房产,必须加付5.5%资本增值税。这些严格的政策似乎颇为有效。1-4月,上海住宅区的房地产市场年成长率趋缓至7%。媒体报道,上海与北京5月份房屋交易量下降超过40%。
房地产市场降温很有可能会使中国产能过盛问题更严重,尤其当消费需求并无显著成长。今年1-4月,中国零售销售量年成长率达12.0%,只比去年同期的10.5%高一点。事实上,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工业材料及用来生产资本密集产品的机械设备上,而并非消费性商品。奇怪的是中国工业生产并未减少,4月份年增长率上扬16%。原因是中国采用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并同时削价的方式来解决供给过剩问题,而并非减少生产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库存/出口比例并未上升库存4月份年成长率达到20%,不过销售增长却因为海外出货而成长更快。
资本密集产品的净出口国
中国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0亿美元的赤字,转为2005年1-4月210亿美元的盈余,主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带动所造成的。中国5月份的贸易盈余达到90亿美元,也是史上第三高单月贸易盈余。另外,生产者物价指数回稳,使得消费者物价指数成长于4月份减至1.8%。在钢铁业方面,出口价值于今年的1-4月成长了259%年增率,使得钢铁业成为中国贸易盈余成长的第二大动能。但同时,中国的热轧钢卷进口价格于4月下跌了27%。
中国GDP增长的危机似乎更加严重。
实际上,中国由出口处理生产过剩的产品,加上其在电子产业逐渐升级的趋势,都造成广义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亿美元的赤字转为今年1-4月148亿美元的盈余。这也显示,中国已转为资本密集产品的净出口国。
中国的GDP增长似乎有下降的趋势。房地产市场方面,薪资的提高与快速的人口都市化,应该能确保软着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经济增长迅速减慢的可能性。另外,国外需求的减弱或保护贸易主义声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局限中国出口生产过剩货物的能力,这将迫使中国生产者采取大幅度的削价或减少生产数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系雷曼兄弟亚太地区研究部策略分析师)
中国经济常被形容为“过热”,也就是需求大过供给。不过,我们却认为,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过度的投资使多个产业产能过剩,而本地需求无法消化供应量。
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选择了减少进口,同时增加出口,接受较低价格而并非减少生产量。雷曼兄弟把2005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值从此前预测的3.5%调降至2.2%,并预测中国中央银行今年将不会调高利率。
估计今年中国经常账盈余将会从2004年的690亿美元扩大至1,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这将无法平缓全球贸易保护的声浪。中国2005年GDP实际增长有可能会低于此前8.8%的预测,而中国2006年经济增长也由此前预测的8.5%调降至8.0%。
投资过度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的工业产品产能大大提高,但其中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房地产市场,却在同一时间逐渐降温,在某些沿海城市房价下降很快,这个特别的组合将会使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更严重。
中国的投资风潮始于2002年。虽然中国政府对一些产业如钢铁业、铝业、水泥业、汽车业及房地产业提出过度投资的警告,但政府的应对政策却因2003年SARS的爆发而延迟。
2004年1-4月期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在矿业、电子业、化工业、运输业及工业器材业大量投资的带领下,年增长率达到43%。中国政府于去年实行一系列紧缩政策,如:银行借贷额度管制、提高利率及银行准备金比率。这些政策使得2005年1-4月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减缓至26%。不过一切似乎来得太迟,中国目前产能已经过剩,投资相对于GDP的比例已高达44%,而且还在增长。
地产降温加剧供给过盛
此时正巧碰上房地产市场降温。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蓬勃,使得投资过剩的问题更加难以被控制。不只是房地产投资过热,许多上游制造业持续建盖更多的工厂、添购设备,忽视政府的紧缩政策。至2005年3月前的三年期间,上海的房地产价格飙涨了71%;全国上涨了24%。2005年1-4月间,中国房地产投资年增长率已减缓至28%。然而国家统计局的官员这星期表示:“目前的官方统计数字并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市场现状。”从我们最近到中国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似乎与官方数字有别。
这个特别的组合很可能使中国的产能过剩的状况更严重。中国政府最近打击房地产炒作的多项动作并不让人意外,政府3月份提高了房屋贷款利率;4月份上海市公布房屋拥有人必须在付清房贷后才可以销售房地产。并从6月1日开始,全国的房屋拥有人如在两年内卖掉房产,必须加付5.5%资本增值税。这些严格的政策似乎颇为有效。1-4月,上海住宅区的房地产市场年成长率趋缓至7%。媒体报道,上海与北京5月份房屋交易量下降超过40%。
房地产市场降温很有可能会使中国产能过盛问题更严重,尤其当消费需求并无显著成长。今年1-4月,中国零售销售量年成长率达12.0%,只比去年同期的10.5%高一点。事实上,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工业材料及用来生产资本密集产品的机械设备上,而并非消费性商品。奇怪的是中国工业生产并未减少,4月份年增长率上扬16%。原因是中国采用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并同时削价的方式来解决供给过剩问题,而并非减少生产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库存/出口比例并未上升库存4月份年成长率达到20%,不过销售增长却因为海外出货而成长更快。
资本密集产品的净出口国
中国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0亿美元的赤字,转为2005年1-4月210亿美元的盈余,主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带动所造成的。中国5月份的贸易盈余达到90亿美元,也是史上第三高单月贸易盈余。另外,生产者物价指数回稳,使得消费者物价指数成长于4月份减至1.8%。在钢铁业方面,出口价值于今年的1-4月成长了259%年增率,使得钢铁业成为中国贸易盈余成长的第二大动能。但同时,中国的热轧钢卷进口价格于4月下跌了27%。
中国GDP增长的危机似乎更加严重。
实际上,中国由出口处理生产过剩的产品,加上其在电子产业逐渐升级的趋势,都造成广义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亿美元的赤字转为今年1-4月148亿美元的盈余。这也显示,中国已转为资本密集产品的净出口国。
中国的GDP增长似乎有下降的趋势。房地产市场方面,薪资的提高与快速的人口都市化,应该能确保软着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经济增长迅速减慢的可能性。另外,国外需求的减弱或保护贸易主义声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局限中国出口生产过剩货物的能力,这将迫使中国生产者采取大幅度的削价或减少生产数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系雷曼兄弟亚太地区研究部策略分析师)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温家宝: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
-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
- 央行三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
- 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加快水泥产业转…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国企改革方案出台倒计时 意见已递…
- 河北保定将承接北京部分行政事业单位
-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793.…
- 新形势下的五年规划方案该何去何从?
- 发改委王建:实现GDP增速7.5%有难度
- 中国经济上半年将呈现“前低后稳”…
-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企业如何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