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商务部:外资在华尚未形成真正垄断

更新日期: 2007年09月12日 作者: 刘伟勋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字体:

  商务部9月8日发布的《二00七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下称《报告》)对业界一度争议四起的“外资在华垄断”作出了官方回应。该报告称,国内少数行业的确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外资还没有真正形成垄断。真正的垄断企业多是国有企业。

  最近两年,业界有观点认为,在日化、汽车电子、飞机制造、国际快递等领域,主要外资企业在华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80%,已经形成了行业垄断,政府有必要对此保持警惕并进行适当规制。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报告》中对此回应说,上述判断有两点失误。一是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应将一个行业所有的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判断。二是市场份额集中是垄断的条件,但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这个企业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

  “从现有调查看,有少数行业的确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垄断。且从目前看,一个外资企业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对中国某个产业的垄断。”王志乐说。

  王志乐还在文章中指出,现在真正的垄断企业还多是国有企业。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大,绝大多数行业应该允许外资、民营企业进入,这样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最有利。 此外,不能把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困难就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这样做往往会使某些企业以国家经济安全为名行企业保护之实。

  不过有人士认为,即便目前难以判断外资在部分行业是否真正形成垄断,但对于外资市场份额较高而形成的潜在垄断,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

  该人士认为,外资企业在某些行业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时,就存在着外资通过某种联合分享垄断利润的可能性,因为联合比竞争能够带来更丰厚、更稳定的利润。同时,外资企业凭借优势地位挤垮民族企业、限制竞争、掌控定价权的冲动也会变得较为强烈。

  对于外界关于外资垄断的争议,最近两年,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将继续贯彻“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过有迹象表明,在对一些敏感领域的外资并购案的审批中,有关部委保持了较为审慎的态度,一些引人关注的并购案,例如法国施奈德控股宝光股份、高盛参股美的电器、摩根士丹利参股海螺水泥等,因为迟迟得不到政府审批而陷入搁置或终止。

  《报告》同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以并购方式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7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2.2%。另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20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6年居全球第四位。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