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住建部银监会否认楼市调控政策将松动

更新日期: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

  本文导读:针对近日部分网络媒体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的报道,住建部有关负责人12日表示,下一阶段,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住建部和银监会有关人士12日分别表态,否认楼市调控政策将松动。

  针对近日部分网络媒体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的报道,住建部有关负责人12日表示,下一阶段,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住建部上述负责人表示,《通知》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整体上呈积极变化,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下一阶段,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同时,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促开工、促销售,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同日也表示,银监会对于各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及住建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二套房认定标准通知》的政策要求和标准没有任何变化,要求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不能动摇。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12日指出,调控政策确实抑制了房价的上涨,房价调整已经开始出现。今年上半年房价涨幅同比较高,但房价环比已经停止上涨,其中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的均价出现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103个城市土地的成交价格同比下降了9%,由于地价上涨带动房价上涨的动力不在,下一步市场的调整取决于成交量、房价和地价三者的影响。

  相关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对购买第三套商品房的信贷标准是按照有关政策执行的。一般来说,第三套房贷执行标准是首付不低于5成、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不过,他表示,在今年4月份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商业银行曾普遍暂停第三套房贷款。

  相关新闻:国资委相关人士否认授意地产央企扩张

  针对市场传言“国资委近期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一事,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的国资委相关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绝对没有这个事情,最近我们在房地产领域也没有研究新的政策。”上述人士对记者明确表示。

  自从年初爆出央企频拿“地王”消息后,央企在上半年房地产调控前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国资委在今年3月末明确表态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随后这78家央企在4月初向国资委提交了退出方案。

  对于此次传闻,前述人士也颇有些无奈,他对记者表示,国资委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对企业经营管得这么细。

  中央4月份出台“新国十条”后,各地的房地产价格普遍出现回落,或者陷于有价无市的观望期。北京市一位有购房意愿的人士对记者说,他最近收到地产中介邀请看房的电话明显增多。“我现在更关心成交价的变化,因为市面上价格在成交时一般都会予以打折。”他说。

  野村证券7月7日的报告认为,目前的紧缩政策应该会让全国平均房价在未来12~18 个月内下降10%~20%。此后政策或将逐步放宽,成交量应该会强劲回升,而价格涨幅则表现温和。房地产市场回调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

  由于房地产问题牵涉到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如果跌幅不足10%,政府可能会觉得没有完成‘政治任务’,因此会维持紧缩政策,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但如果跌幅超过20%,政府或许会开始担心房地产市场过度萎缩对经济其他部分造成的溢出效应,从而放松或甚至逆转部分的紧缩政策。”野村证券在报告中指出。

  不过,就最近两个星期相关部委的表态来看,房地产调控仍将维持现有局势。

  鉴于房地产中期价格或回稳,少数资金充裕或在调控前已经周转过来的优势地产企业也频繁出手,争取降低拿地成本。据媒体报道,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20个主要城市6月28日~7月2日共成交土地54宗,环比增加10%,成交土地面积48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8%,值得注意的是,成交均价环比却降49%。

  至于78家央企的退出情况,目前整体进展还较缓慢,但遵循着既有步骤。记者观察到,北京、上海等定点产权交易所挂牌的中央企业房地产项目在调控后暂时未明显增多。

  处于价格下跌的市场中,有意接盘这些房地产的央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房地产项目当初拿地成本就较高,按现有价格接盘显然有难度;同时并购相关央企房地产,也需要考虑企业整合和人员安置等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