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存量优化“压力山大” 水泥业或迎加速整合期

更新日期: 2013年07月29日 作者: 孙郁瑶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字体:
摘要:“压力山大”似乎成为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热门词汇。在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看来,对待“压力山大”最有效办法便是兼并重组。“如果一个地区前十大水泥企业的产能占比在70%以上,那么价格上只要大家遵守行业自律,提升则指日可待。”

  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正在业内征求意见,待征求意见工作完成后,今后将作为上报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另据工信部人士介绍,第二次全国企业兼并重组经验交流会议将在下半年召开,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组工作。业内人士认为,水泥协会的诉求明确,相关政策有望在下半年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

  多种支持降低“并购成本”

  “现在是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成本越来越高,一家目标企业,几个集团争相竞购,抬高了收购价码。有些企业投机建线不为生产经营,就等着其他企业来收购。”另据协会人士的介绍,对于重组企业来说,重组后企业无效益,是目前很多起兼并重组案无疾而终的原因。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就曾坦言,尽管中央鼓励水泥企业开展联合重组,但在具体的资产评估、转让过程、投资注册等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重组主体还需要向当地政府缴纳不菲的税费。近年来,中国建材为了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完全靠银行贷款开展兼并重组。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企业每年背负着巨额的银行利息支出,负债水平也比较高。
  有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协调各金融机构给予企业重组资金政策上支持,降低重组成本。

  对此,《方案》明确了大企业主导的原则,重点支持优势大企业(集团)开展兼并重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也是一种投资行为。银行应加大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财政部门应对被并购重组后的企业适当给予减免税赋的优惠政策,对并购的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信贷支持。

  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将以工信部为主,牵头组织相关部委联合制定或修订对兼并重组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
 
  政策包括: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被收购企业开展的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以提高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对有利于资源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应给予政策、资金、税收上给予倾斜和优惠。加大金融机构对大企业的并购行为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加大并购贷款的发放力度并简化审批程序。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购行为的优势主体企业上市融资和已上市企业开展再融资,简化监管核查流程;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兼并重组后,也有相关政策对企业进行支持。

  大企业能否“加速整合”

  《方案》的出台能否使水泥行业加速整合期到来?

  “凭借资金优势、管理经验和规模优势,大水泥集团尤其是水泥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主力。并购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并购标的将成为稀缺资源,并购成本提高是必然,而拥有资金优势、政府背景、管理经验成熟的大水泥集团,利用银行贷款或资本市场等,可选择方式多样,将成为并购主力。”山西证券研究员表示。

  据《方案》提出的硬性指标,“十二五”末,培育出5家产能过亿吨,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企业集团。
 
  “通过兼并重组,未来水泥企业家数将有明显减少,区域会出现更多的寡头企业。”数字水泥网CEO陈柏林认为,水泥小企业将更多向资金雄厚、经营管理水平一流的大企业靠拢,更有利于稳定区域盈利水平,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方案》能否得到两部委的支持和支持的力度有多大,将是影响未来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从产业面来讲,低迷的价格、过剩的产能都为水泥巨头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泥行业加速整合期即将到来。

  经过多年的市场演变,水泥行业已经经过几次并购浪潮,区域市场已经形成一定格局,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空间在逐步缩小。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将重复上世纪70年代的西欧历史,欧洲人用了30年的时间来减少40%的产能,中国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长。对有思想有魄力的企业家来说,产业的调整周期漫长一点,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就能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