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外资建立无数拖拉机账户围剿中国股指期货

更新日期: 2008年02月24日 作者: 黄杰,程涛,张曙光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字体:

  证监会的权力必须要被制衡,监管部门本身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化游戏规则来规范证监会行为,因为辩方举证会给证监会官员太大的权力,我很担心腐败会随着权力侵蚀监管单位,反而对国家造成更大的破坏。

  《中国经营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监管制度,以求与不法行为斗争?

  郎咸平:要有效监管保护中小股民,就要从过去“拼刺刀”的监管思维转成“核威慑”,但是要形成“核威慑”,就需要辩方举证等更强而有力的手段,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但我相信腐败会随着权力的加大而更加恶化,这就是一个两难的处境,没有更大的权力就无法保护中小股民,给了更大权力又怕出现腐败行为, 然而就算授予更大的权力,证监会敢不敢挑战特殊利益集团呢?会不会选择性地执法,专找软柿子捏?就算我们真想赋予监管单位更大权力,在此之前也必须利用同样辩方举证的方式监管这些监管机构是否公平公正的执法。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腐败,不能制衡证监会的权力,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实行辩方举证的基础。考虑到国内的特殊情况,这条路很艰难,但是一定要走下去,否则很难保护中小股民。

  曙光闲话

  “阴谋论”的传说

  有关“外资阴谋论”和“外资无阴谋论”的争论甚嚣尘上。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还难分胜负。但不管是将“阴谋论”视为头等危机还是对其嗤之以鼻,都可以吸引足够的眼球。

  这里讲的“阴谋”应是一种很大的阴谋,是针对一个国家,并足以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阴谋”,而不是一般的企业或什么组织的获利计划。对这种“国家阴谋”,中国人应该并不陌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人吕不韦就曾实施了一个空前的大阴谋,他企图用改变一个国家领导人血统的方式来控制一个国家,而且这个阴谋几乎成功了。后来又有韩国在危亡之时抛出的一个“疲秦之计”,就是派出水工郑国去秦国,说服秦王大兴土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使其无暇东顾。此计为韩国赢得了十多年的苟延残喘,但却为秦国打下了一统天下的立国之本,留下了滋润八百秦川的郑国渠。此后这种史例比比皆是。直到近现代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国家阴谋”的影子,二战前纳粹德国的一系列计划,如苏联大元帅图哈切夫之死等,都可以说是一种“国家阴谋”。而前苏联的解体是否是一场“国家阴谋”现在尚无定论。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把“阴谋”泛化的负面例子。比如我们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能就是将“美帝国主义”将要入侵的阴谋看得过于严重了,花大笔钱在深山老林里搞了很多为战备的三线工程,现在看,经济上是非常得不偿失,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找到美国当时要入侵中国的史料。后来对前苏联的“阴谋”也估计得过于严重,险些爆发一场真正的战争,而现在看来纯粹是一种误会。

  “阴谋论”在西方历史也曾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二战中纳粹分子就是以“犹太人阴谋论”煽动起了迫害犹太人的狂潮,抢劫了犹太1250亿美元的财产,600多万犹太人死难。而对犹太人的“阴谋”甚至从早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都可以看到影子,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就可以算做一个犹太金融资本盘剥欧洲商业资本的一个代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共产主义阴谋论”,乱扣红帽子,迫害了不少进步人士。

  至于现代金融界的“阴谋论”是否存在更是莫衷一是。日本经济的衰退是“广场协议”的阴谋吗?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这些国家自身的问题还是国际金融炒家的“大手笔”?以至本报对外资热钱的追踪等等。

  但不管是否存在这种“阴谋”,将自家门户看好是非常重要的,资本是逐利的,狗打千遍也吃屎,这个规律是不会变的。如果自己门户不严,让别人不生“阴谋”都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金融体系的漏洞还是太多,用中国人的一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日本股灾启示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金融战役,能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倒退十几年,甚至陷入长达几十年的经济衰退?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对日本的金融绞杀大战的确收到了这样的战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步入了繁荣巅峰。日本股市一路狂涨,日经指数曾冲到38915 点。被日本人称为“平成景气”的经济盛世。

  1987年10月,美国借纽约股市崩盘的时机,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使日元利率跌到2.5%,引发大量廉价资本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当时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 ,房地产甚至超过90%。东京股票市场在3 年之内暴涨了300%,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

  一个巨大的日本金融泡沫开始暴露在国际金融狙击手们面前。还蒙在鼓里的日本人没有想到,这场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就在此时动手了。

  美国人先是用大量现金去和日本人赌日经指数的走向。美国人赌日经指数暴跌,而让股市高涨冲昏头脑的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随后,美国高盛公司把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又将其卖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下跌时会支付收益。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全球金融界对日本股市看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儿了。

  2003 年4 月,日本股市最低跌至7607 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整个日本的财富缩水了近50%。

  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数年间积累的财富毁灭殆尽。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从此,日本走上了经济衰退的厄运之路。

  新闻背景

  股指期货推出进行时

  2008年2月初,中国证监会机构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08年机构监管工作要点》和《关于证券公司全面落实基础性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的通知》的函”。其中明确提出了要适时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此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为平稳推出股指期货铺垫。

  有评论人士认为,自从1990年中国股市形成以来,一直是缺乏做空机制的单边市,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刺激了牛市畸形发展。打破这种单边做多格局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尽快推出具有做空机制的股指期货。

  资料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但股指期货有别于商品期货的主要特点是,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价指数,而不是真实的标的资产;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在交割日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不存在实物贮存费用,有时所持有的股票还有股利,如果股利超过融资成本,还会产生持有收益;股指期货对外部因素的反应比商品期货更敏感,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因而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具有更强的投机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