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上半年,浙江工业经济效益为何下滑?

更新日期: 2005年08月05日 【字体:

  2005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济效益下滑。这不仅影响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而且影响整体经济增长大局。高度重视并努力遏制经济效益下滑趋势,力争工业经济朝好的方向发展,是全省经济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任务。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

  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延续去年下半年来的回落态势,并进一步趋于严峻。1—5月,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619.5亿元,增长5.2%,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7.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37.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4%,出现1998年经济启动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迥异于去年同期36.1%的增长率。企业亏损总额48.9亿元,增亏70.5%。国家考核的7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继去年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1—4月又落至各省市区第24位,与浙江先前长期位居全国三甲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

  从30个制造业来看,经济效益呈现三种类型:

  第一类,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长的行业。这类行业有15个,占制造业的一半。主要是浙江传统优势的轻纺行业、医药和化学行业、普通机械行业,这些行业相当部分具有产业集群的特色。其中利润增长30%以上的有: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利润增长20%多的有: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利润增长14%—19%的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中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4个行业,去年基数较低,今年的利润增长带有恢复性。

  第二类,企业利润低速增长或略有下降的行业。这类行业有10个,占制造业的1/3。其中利润低速增长的行业有7个: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6.4%和9%,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5%—3.9%。利润略有下降的的行业有3个:农副食品加工业-4.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8%,专用设备制造业-1.6%。

  第三类,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行业。这类行业有5个:一是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85.7%,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幅高达270%,净减利19.2亿元;二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59.5%,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幅高达130.7%,净减利11.6亿元;三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65%,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幅高达48.2%,净减利3.5亿元;四是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24.1%,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幅高达60.3%,净减利2.2亿元;五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利润-11.2%,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幅高达200.7%,净减利1.8亿元。以上5个行业合计减利38.3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减利30.8亿元,这是严重影响今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2大行业。

  二、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1—5月,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成本增长27.1%,比销售收入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86.9%。成本上升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1.能源原材料涨价。2003年底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扬,今年来的涨幅有所控制,但仍在去年的高位上攀升。1—5月,全省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在去年同期上涨12.1%的基础上又提高了6.8%,涨幅较大的是燃料、化工原料和冶金材料。如电价,去年两次调高,今年实施煤电联动方案又调高2.8分,合计每千瓦时上调7.6分;1—5月工业电费比去年同期多支出23.1亿元。再如煤价坚挺上扬,省内的吨煤平均价涨至620元左右。特别是国际原油价高位震荡,牵动着工业经济的神经。

  能源原材料涨价,导致较严重的上下游企业两极分化。当前,工业利润明显向上游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集中,下游的加工制造业在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高压下步履维艰。浙江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承受较全国更大的涨价压力。1—4月,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4.69%,低于全国的6.18%。即使钢铁、石化、电力等基础工业,也不堪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重压,经济效益大幅波动。

  2.企业营运成本增加。一是融资成本。去年起金融机构扩大浮动利率范围,10月上调基准利率。1—5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增加28%,比去年同期净增21.1亿元。二是工资成本。企业面临用工难的新问题,普遍改善员工的工资待遇。1—5月,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6.9%,比去年同期净增48.8亿元。三是运输成本。受公路治理超载超限影响,企业货物运输价格平均涨幅在50%—100%左右。四是和谐社会构建成本。企业必须加大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为员工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

  (二)生产能力过剩

  在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不少行业投资过度,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由此产生两方面的问题:

  1.工业产品价格难以上去。近两年能源原材料大幅上扬,但受制于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上游产品上涨的价格不能完全向下游产品尤其是终端产品传导,相当部分要靠企业内部消化。为挤占有限的市场空间,企业比拼价格的过度竞争愈演愈烈。1—5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升3.1%,比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低3.7个百分点。由此导致企业大量亏损,也导致通货紧缩的阴影挥之不去。

  2.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困难加剧。突出反映在水泥和化纤两个行业。2000—2004年,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投资238.3亿元,在30个制造业中仅低于最大的纺织业;水泥产量从4236万吨猛增到819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已突破1亿吨,超过省内市场需求。由于能力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大部分机立窑处于停产状态。省内水泥价格从2004年初的平均每吨350—400元左右,降至今年来的200元左右。1—4月,水泥全行业亏损2.9亿元,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123.9%。主产区如衢州,1—5月以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减利2.6亿元,高于全市工业的总减利额2.1亿元。

  化纤总产量从2000年的154.6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557.8万吨,占全国的39%。2002—2004年,抽丝能力(含切片纺)占全国聚酯聚合产能的比重,从33.9%上升到47%。近几年氨纶纤维快速扩张,生产企业发展到15家,生产能力达8万吨,均占到全国的一半。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在12万吨,至少有3万吨的能力闲置。1—5月,全省化纤行业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企业亏损面为30.8%,亏损总额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亏4.2倍。主产区的绍兴市,化纤行业利润负增长19.2%。

  (三)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出现新问题

  1.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阶段性调整。今年以来,严重影响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行业之一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本问题是行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发展倚重于移动通信设备,近年来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趋疲。在需求不足和竞争加剧的压力下,原有主业萎缩,移动通信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或严重亏损或大幅减少利润,企业正进入新的调整期。

  2.部分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回落。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机械行业逐步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回归。4月底,行业统计的86种主要产品产量有40种同比下降。其中水泥专用设备、金属冶炼设备、塑料加工设备、汽轮发电机、气体压缩机、压实机械、铸造机械、分离机械、低压开关板等降幅较大,影响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汽车零配件供需矛盾趋大,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3.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受征税政策影响。今年省国税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增值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国税〔2005〕20号),将废旧物资征税率提高4个百分点。这对以废旧物资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加税而从微利陷入无利。五金工业为主的永康受此影响较大,1—5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2%,比金华市平均水平低10.3个百分点。

  (四)根本的是受制于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

  工业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缺陷,这是导致当前经济效益下滑的深层次、也是关键性因素。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全国形成了基础原材料和信息产品制造两大高增长产业群。而这两大高增长产业,浙江缺乏优势。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山东和江苏依托优于浙江的工业结构,1—5月利润分别保持48%和20.1%的高增长率。曾与浙江轻纺工业为主的结构相近的江苏,近10年成功实现了结构大转型,显现较强的产业成长性和增长稳定性。1—5月,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最大的4个行业是:石化工业(25.7%)、冶金工业(25.7%)、机械工业(19%)和电子工业(13%)。而浙江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子不够大,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经济增长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

  受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浙江工业总体上形成了以低成本、低价格、低收益为特征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沿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面临生产能力过剩、资源供给趋紧、要素价格上扬的新压力,工业增长潜力受到很大约束。

  三、发展趋势预测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态势是严峻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

  一是因为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将影响经济发展大局。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的集中反映。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势必伤及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当前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已经影响地方财政收入。1—5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长9.9%,增幅比去年同期低了20.7个百分点,同比少增流转税10亿元;制造业企业所得税仅增长5.7%,同比回落39.5个百分点。如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的局面持续下去,不仅直接制约工业扩大再生产,最终也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走势。

  二是因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是宏观经济发生趋势性变化的重要迹象。客观地说,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整体经济开始从2003年起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较快增长期。经验证明,工业经济效益是经济景气度的重要信号,经济景气变化首先往往不是主要反映在工业生产速度上,而是反映在企业经济效益上。1993年实行宏观调控后,1994年浙江乡及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仍保持27%的较高增长率,但是利润总额从上年的增长68.8%急转为负增长,此后1995和1996年又连年负增长。去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工业生产速度的变化不是很大,而经济效益明显波动。1—5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只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利润增幅同比回落了27.9个百分点,亏损增幅同比上升了55.9个百分点;1—4月利润负增长的省市区增加到10个。

  今年来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是前述四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必然性。二季度以来,企业利润降低率还在略微下行,亏损增幅仍在上升。下半年,除前述因素仍在起作用外,又将产生新的制约因素:一是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扬,5月起执行新的上调电价;二是出口增长将放缓,特别是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始即遭国际贸易摩擦的打压和主动配额的限制;三是投资需求下降,影响许多工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总的看,在经济运行发生趋势性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投资需求减弱、要素约束严重、企业成本上升、经营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下,要扭转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难度很大,但必须力争扭转。(周必健)

来源: 《浙江经济》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