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专家预计下半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增幅将出现回落

更新日期: 2007年07月02日 【字体:

      5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到224.5亿美元,比4月净增54.7亿美元,是今年以来贸易顺差月度次高,仅低于2月份。前5月,累计贸易顺差857.2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专家预计,从下半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的增幅将出现回落。但是,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存在顺差的因素一直存在,全年顺差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贸易顺差增长--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

      “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结构等原因,在短期内顺差规模不太可能减少,贸易顺差将可能伴随工业化过程而长期存在,实现贸易进出口平衡将成为长期任务。

      发展改革委5月2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从国际背景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同时,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也日益强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接近5%,世界贸易增长率将达到8.9%,都明显好于往年。

      而在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要素价格低也支持了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此外,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各种进口非关税措施相继取消,国外对我国贸易壁垒减少,出口环境明显改善,为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快速扩张的制造业产能,目前已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了出口的大量增加。

      实际上,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贸易顺差的出现不可避免。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德国、日本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减顺差--关键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已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流动性过剩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国际经贸摩擦也日趋激化。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贸易顺差来源,这成为美方对我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

      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已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缩小贸易顺差的有效措施,并正在取得积极进展。

      6月18日,财政部宣布,7月1日起,我国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这次调整涉及商品2831项,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其中,进一步取消了水泥、染料、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还连续6次调整了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如今,大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归零,80多项钢铁产品将被加征出口关税。

      当然,降低贸易顺差,既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也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扩大进口。

      日前,商务部已经取消了1600多种产品的进口许可,还将出台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政策措施,鼓励机电产品进口;推促有条件的国内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展跨国采购,鼓励民营企业扩大进口。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采购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对减少贸易顺差将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始终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说,“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当前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努力扩大进口,同时也希望有关国家取消对中国高技术出口设置的不合理障碍,为中国扩大进口创造条件。”

来源:人民日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