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龙头翘首,山东水泥产业调整初见成效(会员文章)

更新日期: 2008年07月04日 作者: 贺众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在煤炭等能源价格推动下,水泥价格在小步慢涨。6月24号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上半月国内水泥平均价格较5月下半月上涨0.83%。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价格319元/吨,上涨1.27%;复合硅酸盐水泥价格293元/吨,上涨1.38%;矿渣硅酸盐水泥价格359元/吨,与前一周持平。

    根据数字水泥网跟踪监测,长期处于水泥低价区的山东,去年同期吨水泥价格在250元左右,今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济南(P.O 42.5) 380元/吨,同比上涨52%。经历长期的低迷,如今终于龙抬头。山东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试图通过下文找出答案……

    一、山东省水泥发展环境

    水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传统建筑材料产业,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与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25,887.7亿元,是2002年的2.5倍,位居全国第二。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37亿元,同比增长12.8%;房地产投资1,519.07亿元,同比增长28.1%;水泥产量16,263.44万吨,同比下降1.9%;水泥销售利润率和前几年持平。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为山东水泥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2007年山东规模以上的水泥企业399家,产量16,263.43万吨,下降1.89%,占全国总产量的12%,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山东水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是内外条件共同作用结果,除了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外,还有水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山东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山东经济规模庞大,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每年水泥总量的80%在本省内销售,还有20%销往近邻的江苏、安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出口。

    第二,山东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最早的的地区之一,能源充足。山东是能源产出大省,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都处在全国的前列,有力地保证了水泥工业的能源需求。

    第三,山东省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水泥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需要有配套的物流基础条件。山东省公路通车里程(包括高速公路)在全国是最多的,铁路也四通八达,沿海还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为水泥的省内,省外和出口销售创造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第四,从水泥工业本身来讲,水泥工业又是资源型产业,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及其他少量附助原料。山东省是石灰石储量比较丰富的地区,分布既广又相对比较集中。是全国石灰岩储量丰富的省份之一。生产水泥所需粘土资源山东省更是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面比石灰石更广泛。其他附助原料,山东本省基本都能解决。

    上述四点为山东发展成为我国的水泥产量和消费量大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在这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中发展,也使山东水泥产业产生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山东市场水泥价格长期低迷,属于全国价格“洼地”;2007年全省水泥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2亿,比上年增长12.14%,销售利润仅为5.6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9%,而临近的安徽省更是高达11.4%。近三年产业的销售利润率维持在5.5%左右。山东水泥产业的盈利能力在全国和华东范围都并不突出。这些都和山东水泥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作为为水泥消费大省,为何盈利能力却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水泥的盈利能力在哪出了问题?

    二、山东水泥产业存在问题

    1. 整体技术落后

     山东水泥产量虽然全国第一,但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仍约占6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与浙江100%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水泥产销大省,不是技术先进省。见图所示山东省2000~2007年新干水泥产量比重变化:
早在1917年,德国人在青岛郊区建立起立窑水泥厂,是我国最早的水泥厂之一,由此拉开山东水泥生产大幕。由于山东省水泥产业起步早,山东省在立窑水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产品质量、水泥品种、各种消耗、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全国。技术的成熟,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各种消耗大幅下降,生产成本逐步降低,为立窑提供了较强的竞争力。立窑水泥最多曾占到94%,立窑水泥几乎撑起了山东水泥工业的整个天。

    当其他地区开始逐步淘汰落后立窑技术,采用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时,山东曾经引以为傲的立窑面临抉择。山东在淘汰立窑的认识上,力度也不能说不大,但遇到的阻力也是非同一般。在2002年甚至出现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14.22%下降到13.29%的“开倒车”现象。

    为扭转这种怪现象,山东省加大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力度,2003,2004两年水泥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38.08%和26.70%。山东在努力逐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同时,落后产能却不能顺利淘汰。而每上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产量都比淘汰的立窑大,这更使得产量过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显现,无序竞争加剧。

    2. 企业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价格长期低迷

    山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水泥产业带来了巨大市场,同时也极易刺激引发企业的盲目的一哄而上现象。在这些企业中,除少数企业采取兼并、市场整合等方式外,大部分采取自我投资扩张的方式,特别是部分产业外的企业投资水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水泥产业的退出壁垒较高,造成企业数量众多。截止2007年底山东省共有水泥生产企业399家,产量16,263.44万吨,平均规模40.76万吨。

     通过表中发现,山东水泥企业产量20万吨以下的多达186个,占企业总数的46.6%,平均规模还不到十万吨,产量比重仅为10.84%;20~60万吨规模企业占到企业数的37.8%,两者合计占企业数的84.4%。山东省的水泥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这就容易造成产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无序竞争时常发生。

    水泥是同质化非常严重的产品,缺乏多样的有效营销方式方法。众多的企业的存在,造成产品结构,还有布局结构的不科学;同时企业间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单个企业对下游消费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差,企业为了各自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低价格手段竞争,只要有微弱的利润甚至亏损企业都愿意销售;加上能源资源和物流成本低,从而导致了山东水泥价格长期低迷,盈利能力差。

     作为水泥生产大省的山东,在全国的20多家上市水泥企业中没有一家。这些情况表明,山东虽是水泥生产大省,但不是水泥生产强省,大而不强的矛盾比较突出。

    3. 主要产区分布有待优化

    从水泥生产的地区分布来看,分布不尽合理。水泥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枣庄(3,099.66万吨)淄博(2,294.34万吨),济南(1,981.76万吨),临沂市(1,736.05万吨),烟台(1,294.98万吨),五个地区占到全省产量的64%。
目前,山东人均消费水泥1吨多,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并不是实际需求的表现,而是市场饱和的表现。山东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组织调整、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三、山东水泥产业发展趋势

    1. 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

    按照国家《水泥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需关停和淘汰落后立窑水泥产能4,70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确定到2010年关停水泥立窑527座,力争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7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7%。对未关停的288家立窑水泥生产线实行淘汰类差别电价,停止立窑熟料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免税政策。

    重点支持在有资源和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市场潜力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4000 t/d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青岛和威海不准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烟台、潍坊、淄博、济南、莱芜和日照原则上不再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枣庄、临沂、泰安、济宁严格控制在等量或超量淘汰立窑基础上,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滨州、东营、聊城、德州、菏泽在总量控制前提下,重点建设粉磨站、中转库或发展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接替产业。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趋严,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执行的力度加大,加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立窑的生存空间被大幅的挤压。立窑的退出为新干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2007年山东省共拆除水泥立窑生产线102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400多万吨,新干比重提高到40.39%。2007年底,山东省现有新型干法生产线分布如图所下:

     从大的区域来看,鲁北,鲁南两大块的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基本相当。鲁北地区略微偏重2.38%,产能多124万吨。各市级分布来看,枣庄仍然是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集中地,共16条生产线,产能1,252.40万吨,占鲁南地区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49.3%,接近一半,占全省的24%。鲁北地区新型干法熟料产能比重最大是淄博,拥有9条线,产能731.60万吨。全省共计60条生产线,平均规模86.8万吨,新型干法生产线规模普遍较大。

    在调整过程中,山东省对新型干法生产线在本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一上就灵,期望单独通过快速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来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盲目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只能导致市场更加无序的竞争,不利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水泥投资增速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2.36%,-53.99%,-23.49%。“十一五”期间,山东将严格控制水泥总量,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按规划要求安排新型干法水泥建设项目。禁止新建、扩建2000 t/d及以下规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全部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除外),不再新建、扩建4000 t/d以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通过控制上新线的速度和规模,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加快推进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

    2. 培育龙头,合理布局

    并购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途径。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无序竞争,推动产业由低价无序竞争的模式转变为增强区域控制能力的竞争模式,稳定区域水泥价格,也有利于成本转嫁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区域价格的稳定和产业景气周期的平缓。长期看,通过区域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获取区域定价权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山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大企业并购落后的小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

    水泥工业是山东的重点产业,为促进产业的良好发展,2008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要在年内淘汰水泥立窑85座,产能850万吨。为完成这一目标,山东鼓励大企业以并购的方式淘汰落后的产能,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07年初,国家公布了60家重点支持的水泥企业,山东有6家。入围“国家队”名单的5家山东企业,山水集团、中联水泥属于“全国性”,另外4家属于“区域性”,分别是山东金鲁城、山东沂州水泥、山东烟台东源水泥和山东泰山水泥。不到一年,这4家企业已有3家被并购,东源水泥已被山水集团并购,泰山水泥,金鲁城则被中联水泥并购,只剩沂州水泥一家尚没有动静,据说也在接触之中。

    

    山水集团在07年9月份与烟台东源集团举行了股权转让签字仪式,烟台东源水泥、枣庄东源水泥、东源北海粉磨站等几家企业被山水集团收至麾下,同样在9月份,山水集团又成功收购了康达(山东)水泥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其在烟台地区的竞争实力。

    与山水相比,中联的扩张更为凶猛。07年7月,中联受让新汶矿业集团持有的泰山水泥90%的股权,将泰山水泥纳入囊中。9月16日,中联又与山东另一水泥生产巨头德州晶华集团重组晶华旗下的大坝水泥;随后,中联董事长崔星太又奔赴山东金鲁城,洽谈双方合作事宜。10月31日,中联收购日照港源水泥有限公司;11月18日,中联又收购日照港拥有的水泥粉磨站资产,双方合资成立日照中联港源水泥有限公司,中联占70%的股份,“中联由此打通了出海口。2007年山东省水泥企业并购前后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如下表:

    经过07年的系列并购后,两家企业的生产线由16条增长到32条,合计产能3,323.2万吨,大幅提升了144.2%,占全省新干总产能的63.81%,集中度显著提高。其中山水增加了6条生产线,产能提高77.7%,在全省的比重提高15.48%达34.94%。中联更是增加了10条线,产能增长了近5倍,达到了1,503.50万吨,开始与山水势均力敌。预计山水集团和中联水泥在“十一五”末所占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达到70%。

    从区域分布来看山水的生产线主要分布在铁路干线胶济线以北,在鲁北地区拥有15条新型干法线,产能比重达到鲁北的地区的63.60%。山水在鲁北市场的龙头地位凸显,在济南,烟台,等地的区域控制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山水的战略是‘东进西扩、南北辐射’。连续收购东源水泥、康达水泥后,东西方向算是到头了,形成了半岛地区连接济南的‘一体’。而在鲁南的枣庄生产线,则是“辐射南北”的证明,为了战略的实现,山水将触角伸进了中联的传统市场,不惧和对手短兵相接。

    中联生产线主要分布在鲁南枣庄一带,在鲁南地区占有优势。但随着青州生产线投产、泰山收购和德州大坝的加盟,其市场在向北推进。并购后中联在鲁南的产能比重增加到了近40%,对鲁南特别是枣庄的控制力提升,在鲁北地区的4条生产线使中联的产能比重能占到区域的18.60%。中联将会紧扼山东的”两翼”。

    扩张使二者的目标市场发生了重叠,竞争进一步明显。中联重组了大坝水泥,而山水在紧邻大坝水泥的河北也有一家水泥粉末站;山水收购东源水泥,而这里正是中联在山东的老窝。但是纵观这两者的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中联擅长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目前其在山东下辖鲁南中联、枣庄中联、青州中联、泰山水泥、大坝水泥、中联港源等6家企业,除青州中联系新建之外,其余5家都是收购而来。山水以前的扩张模式则是以新建水泥线为主,以收购为辅,但收购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里这两大巨头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我们上演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两者在竞争中壮大,引领山东水泥的发展趋势。

    目前山东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水泥总能力仅为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给山东下达的任务是淘汰4,000万吨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能力,这迫使那些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另外,新型干法水泥资金投入巨大,因此将会有更多的山东水泥企业不断投奔到两大巨头的麾下。通过并购重组,山东水泥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率更趋合理。随着结构调整、组织调整、布局调整的完成山东将从水泥大省走向水泥强省。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将有更多的竞争手段可供选择,企业集团各自发挥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合理有序的竞争,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发展才会有变化,变则同。或许更多的是巧合,在山东水泥产业完成这一系列产业调整的组合动作后,在能源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沉寂多年的山东水泥价格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