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水泥行业:处于景气循环初生段持续向上

更新日期: 2007年11月02日 作者: 刘斌 来源: 顶点财经 【字体:
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从90年以来,水泥行业共经历了3个周期,第一个周期至96年行业景气步入谷底结束,从96年开始的景气周期至2000年左右达到了高峰,之后景气开始下滑,直至05年再次步入谷底,从过去的历史看,我们认为水泥行业一个完整的周期约为7~9年,因此我们预计从06年开始的新一轮水泥行业周期的景气上升阶段将维持3年以上,目前处于新一轮景气循环的初升段。

  2000年以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各种调控手段运用的到位以及行业本身集中度的增加,行业的波动幅度较之前已显著变小,抗周期能力明显加强,即使处于景气循环的谷底,05年水泥行业并未出现亏损现象的现象,显示整体水泥产业结构已逐渐趋于健康,各厂商获利得以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

  固定资产投资成长带动水泥需求维持畅旺

  水泥景气与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度正相关

  我们将水泥吨盈利水准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较发现,二者呈现高度的一致性,显现出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水泥行业景气循环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参见图5)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成长率达11.6%,比去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前8个月增长26.7%),比去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增幅分别为22.6%、35.9%、29.5%。我们认为大陆经济仍将保持高速成长,07GDP成长率预计将达11.3%,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将保持在25%以上的水准,带动水泥产业景气持续向上。

  从乡村到城市,水泥需求均可望保持高度成长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过,未来中国将进行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围绕重庆成都中西部开发建设、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新一轮铁路建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滨海新区建设等规划的实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这将对水泥的需求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全国每年新增农村住房投资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带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07-09年保持年增长20%以上。

  城镇化进程方面,根据相关规划,大陆城镇化水准将由2006年的42.99%提高到2010年的47%,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07-09年投资增速保持20%以上。房地产投资方面,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05、06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今年以来又有回升,主要受房屋需求成长影响,今年前8个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达14276亿元,同比增长29%,超过06年全年增幅7.2个百分点,也超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3个百分点,呈明显的回升态势。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同比增长分别为24.3%、35.6%、32.5%。又考虑国家已改变房地产调控思路,未来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具体来说即透过增加供给量和降低投机性需求两方面来调控地产,因此我们预期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仍将处于景气上升阶段,增速将保持20%以上,中西部地区更高。

  考虑到东部以及广东等地区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各地的商务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生活成本均大幅上升,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逐步走向完善,导致一些获利能力较差,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得不向中西部迁移,这种产业迁移将会迅速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推动新一轮的投资热。我们预计以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达到30%以上。

  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今年京沪高铁可研方案的获批启动了新一轮的铁路建设潮,根据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京广、陇海、京哈等方向的客运专线(准高铁)建设将相继展开,而环渤海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港区建设等已在进行中,再加上建设已过半的奥运项目与上海世博会项目,及中西部地区尚未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预计未来多年公共设施建设都将保持高速成长,我们预计07-09年年增长20%以上。

  基于以上我们预计07、08、09年水泥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3.97亿吨、15.30亿吨、16.60亿吨,同比增长12.7%、9.5%、8.5%。

  产能扩张速度显著放缓

  发改委规划强制淘汰落后产能

  根据发改委相关规划,从07~10年,平均每年需要淘汰的落后水泥产能达到了7000万吨左右,是前几年的两倍,另外,发改委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主管部门在核准新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时,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淘汰落后水泥原则,因此我们预期未来几年内水泥产能的净增量将明显减少,供给过剩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考虑地方执行力度与行业景气趋好可能给淘汰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略微保守的估计07、08、09年淘汰的产能分别为4500万吨、6000万吨、8000万吨。

  表1:部分省市落后水泥产能淘汰时间表

  新干法窑提高行业获利能力

  2001年以来,我国水泥新型干法窑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型干法窑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9.63%提高到2006年的48.3%(参见图8),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53%。

  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角度考虑,政府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换发新一轮水泥生产许可证,截至2010共需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届时,减少的落后产能将全部由新式干法窑代替,新式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70%,除了整体行业获利水准将提高外,对节能减耗上亦有明显的贡献。

  低温余热发电降低企业成本

  在水泥的制造成本中,用电成本占总成本的27%,因此若能有效节省电力的使用将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在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过程中,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将水泥窑窑头、窑尾排放出的废气进行回收换热,产生的热蒸气将通过汽轮机进行热能-机械能的转换,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所发电力供给生产线使用。

  根据海螺水泥分余热发电项目进行的状况来看,一条4000t/d生产线的余热发电装机容量为7200kw,年发电量可达5900kwh以上,折合吨熟料发电为36.9kwh/t,考虑到余热发电综合成本为0.13元/度左右,而每度工业用电的成本大概在0.5~0.6元左右,因此通过余热发电项目每吨熟料可节约成本15元左右,如果一个1000万吨级熟料产能的水泥企业全部采用带有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则每年可节约成本1.5亿元。

  低温余热发电除了节约成本外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其吨产量二氧化碳、灰尘及其它废气排放量均较低,符合未来环保经济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在追求利润之余,亦可善尽对爱护环境之责,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社会评价。根据国家八部委下发的相关意见,到2010年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要达到40%,而目前尚不足10%,发展空间还很大。

  行业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由于水泥的附加值不高,运输成本的高低影响水泥的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