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河南:挡不住的项目饥渴在续演疯狂的水泥

更新日期: 2007年04月19日 【字体:

      在国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一片“封杀令”中,谁要是顶风而上,无疑是个愚蠢的选择,可河南的南阳市内乡县偏偏要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有消息称,一个总投资约9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和平顶山天瑞公司联合投资的两条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近日要落户南阳市内乡县。

      奇怪的是,首先站出来对这个项目表示质疑和反对的不是河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而是当地的南阳市水泥协会和8家水泥生产企业。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从国家宏观调控和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高度进行提出异议,那就错了。因为据披露,按照《南阳市“十一五”水泥发展规划》,目前尚有9家企业10个干法水泥项目在开工建设,今年就有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822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远超出当地市场需求。也就是说,连本市的水泥行业都意识到产能过剩严重,势必会带来内部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这无疑产生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到底谁成了连常识都不顾的傻瓜?

      众所周知,中国近年迅速崛起为全球水泥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2005年水泥产能已达1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而目前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5亿吨,预计到2010年国内需求量最多为12.5亿吨,这样也比2005年的产能少0.5亿吨,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这几年,水泥企业亏损面不断加大,市场风险骤然凸显。为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发出通知,对总量控制水泥生产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

      抛开水泥行业明显产能过剩的事实与中央的三令五申不说,就从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来讲,盲目上水泥项目也不是个好的选择。谁都知道,水泥生产是个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三高”产业,而我国吨水泥综合能耗又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以上;水泥生产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而,别说是发达国家,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上水泥项目,也都极其慎重。像南阳的内乡县,本是山清水秀、天华物宝之地,无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水泥项目肯定是弊多利少。

      如此简单的道理,地方领导不可能不清楚。明知道不可为仍要逆势而上,则必然有着比冒此风险更为巨大的内在冲动。从内乡县一位领导透露的“心声”能看出点端倪,他说:内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发展落后,而周边的市县则呈几倍的发展。一些省领导来视察时,都委婉地批评了内乡,给当地的领导以巨大的压力。

      要按此思路推断下去,无外是地方领导受扭曲的政绩观驱动所致。这样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再多说意思不大。问题是,按照内乡的实际,结合当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也完全可以创造出政绩,为何非要冒风险硬上水泥项目呢?此处有两个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的:一是邻近市县的示范影响。同样的条件与环境,先上了水泥项目的地方,要产值有产值,要形象有形象,GDP飞一样蹿升,看着令人眼红。在找不到差异化竞争力的时候,搞同质化比拼起码也能先火一把;二是外来投资的诱惑力。好不容易搞到9个亿的招商引资,据测算,投产后能创造10个亿的年产值,1个亿利税,这样的“香饽饽”岂能不牢牢抓在手里。要是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多少还情有可原。关键是再进一步的探究:当地领导为何不深入想一想,比邻南阳的平顶山市既是煤炭盛产地,又有丰富的石料资源,为何有钱不在当地搞项目,而要投到内乡山区?水泥属于运输成本高的短腿产品,其销售半径仅在150公里之内,否则便因运输成本高而没有价格竞争力。平顶山舍近求远投资水泥项目,一定有其更为“深谋远虑”的目的。

      由此再推断下去,就不难理解许多国家为何不愿意发展水泥产业,而能使我们得以迅速崛起为水泥第一大国的道理。据了解,国外许多企业集团已经将投资的重心放到我国水泥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上,法国、德国、美国、爱尔兰等国家的企业集团纷纷登陆,下一步的投资和并购潮将会愈演愈烈。面对滚滚而来的资金,许多受项目饥渴煎熬的地方,不知又会续演怎样热闹的“疯狂的水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