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中国建材:水泥需求增8% 经济拉动水泥首当其冲

更新日期: 2008年11月24日 作者: 汪恭彬 来源: 理财周报 【字体:

    “如果说这段时间金融海啸犹如过山车,令人触目惊心的话;那么最近,我们总算可以长长舒口气。”11月14日,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先生接受理财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位央企的负责人、中国建材行业的领军人物,坦承全球实业界受金融海啸波及,无一幸免。不过,他很快话锋一转,“从2008年全年来看,中国的建材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宋志平称,建材行业上半年发展态势良好,8月份以后才开始出现市场需求同比增长下降的趋势,10月份以后才有旺季不旺、需求不足的局面。

    11月9日晚,国务院出台4万亿工程建设拉动内需方案;次日,国务院召集省市主要负责人及在京的国有重点企业负责人会议,中国建材参会并发表讲话;11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战略部署央企下一步。

    受政策鼓舞,中国建材上下也行动起来。经济下行趋势下中央提出的4万亿工程建设投资将给央企带来怎样的机会?危机之下的中国建材行业是何境况?已显疲弱的中国宏观经济何时走出低谷?并未充分享受牛市盛宴的水泥价格是否也能在熊市中“幸免于难”?围绕这些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宋志平先生。

    2009年建材行业积极正面

    “作为一个建材企业,作为一个全国的建材排头兵企业,我对明年的建材市场看法是十分积极和正面的,不是那么悲观。”宋志平表示。

    宋志平认为,尽管此次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实业界,全球无一孤岛。“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总体依然向好,中国经济只是自八九月份起有一些调整。”

    他给出了几点依据:

    一是中国金融体系依然稳健、安全,这将有力保证中国实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其次,国家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双防”作用开始显现,从产业界来看,经过了这些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中国的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去抵抗金融风暴;

    第三,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务院紧急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措施,国资委也对央企如何应对危机做出了安排;

    第四,政府恢复了对出口企业的一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企业出口。

    宋志平据此相信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会稳定快速发展。“我个人判断,2009年二季度,拉动内需的措施将陆续发挥作用。”

    论到建材行业,宋志平认为,从2008年全年来看,该行业受到影响相对较小。“10月份以后才出现旺季不旺、需求不足的局面。”

    宋以占建材市场70%的水泥业为例,当前虽然水泥行业受到房地产的影响有所调整,但要看到房地产对水泥的影响越来越小。“随着2010年前4万亿投资的逐步到位,以及各地方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的启动,新一轮的建设高潮逐渐形成。而水泥就是基本建设的‘粮食’。”

    水泥的“非周期性”:

    最后调整,最先启动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表示,水泥是典型的区域性产品。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山东。宋透露,这两个省份2008年的水泥需求非常正常,只是增长没有过去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但可以肯定,这两个省的水泥需求并没有出现负增长。

    在中央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后,各地积极响应,包括山东、浙江、上海、广东各地都宣布了投资计划,目前其总额已大大超出4万亿。宋志平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就4万亿新增投资而论,这将为全国带来6亿吨新增的水泥需求量。

    “我个人判断,明年全国水泥需求大概会增加8%左右,水泥价格则应该有3%的增长。”宋志平说,“水泥行业呈现非周期性,这主要表现在,在每一轮调整中,第一个调整的是有色金属,第二个是钢铁,最后才是水泥。而每一次经济拉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水泥。”

    他给出了依据,这一轮调整过程中,铁矿石价格5月份开始调整,钢材价格则从7月份开始调整;而水泥价格,直到9月份,仍然同比涨20%,进入四季度,水泥价格才开始有一些回调。

    对于回调,宋志平说,其直接原因是占水泥成本35%的煤炭成本在快速下跌。“我预期煤炭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应该继续回落,像浙江可能回落到700元/吨的水平,这样对每吨水泥的成本将节约35-40元,”宋志平说,“因而这不会改变我们此前对每吨水泥35元盈利目标的承诺”。

    4万亿投资的央企机会

    经济下行之下突遇4万亿投资,对于央企意味着什么?有何危与机?

    宋志平称,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给中国建材这样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三大发展机会。

    第一是结构调整的机会。中国水泥业正面临很大的结构调整,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建材这样的全部是新型干法水泥的大型企业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从去年中国的水泥总产能看,还有近一半是小水泥,很多小粉磨站也混迹其中,形成巨大的质量控制风险,因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宋志平称,“因而要借助这次4万亿投资的机会,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

    第二是联合重组的机会。中国的水泥产量虽然高居世界第一位,但企业高度分散。因而水泥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提高集中度,控制区域市场,增加话语权,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二是用先进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第三是管理整合的机会。“市场调整促进了我们两方面的集中管理,一个是煤炭的集中采购,二是资金的集中管理。我们原计划将2009年作为管理整合年,现在把这项工作提前了。”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