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宋志平驭马术:"建材"与"国药"并驾齐驱

更新日期: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字体:

  “水泥,做到2000亿元的营业额就差不多了。加上新型房屋、新型建材,靠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5000亿元。但是真正的黑马是国药。”宋志平这样看待“千里马”中国建材和“黑马”国药的未来。

  1月10日,《财富》(中文版)2013年度中国商人揭晓,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当选。

  2013年7月,国药集团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居第446位。同时,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而这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却有同一位董事长:57岁的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宋志平模式”呼之欲出。宋志平本人对这种模式的概括是:资本运营解决钱的问题,联合重组解决资源的问题,管理整合解决效益的问题,集成创新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

  两家500强企业的风格迥异

  这段时间,有件不大不小的事让宋志平心里挺高兴。两家跨国公司分别以500万美元和600万欧元的价格购买了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在制药工艺方面的两项技术专利。“我挺振奋的”,宋志平说,“这是个开始,也算是零的突破。”

  2009年,国药集团的医药分销业务经过几年整合终于赴香港IPO,融资金额达到87亿港元。募集的资金支持国药集团迅速建立了覆盖全国170多个城市的物流分销配送和零售体系,而这背后的战略正是七年前宋志平组建南方水泥时的打法:快速收购,给收购方的创始人保留30%的股权并出任管理者。南方水泥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四家水泥企业中营业额最大的一家。去年,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

  “我这两个企业很有趣。”宋志平说:“一个是重资产,以制造为主;另一个是轻资产,以销售为主,泾渭分明。一个有明显的周期性,一个不仅没有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反周期。”去年,国药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增长20%左右,在2000多亿元的营业额中,来自分销业务的达到1700亿元。“靠销售做大也不丢人。”宋志平说:“马云不也是搞销售的吗?”在宋志平看来,占领销售终端为下一步重组医药生产企业占尽了先机,“我要走这么一条路线:靠终端整合上游。”

  医药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但建材行业却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较为敏感。一般而言,房地产业使用的水泥仅占水泥总量的30%,而基础建设,比如修路、机场、架桥、隧道、水电站和核电站等等,占到70%。去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宏观经济调整,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回落。需求不旺再加上产能过剩,水泥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建材的中报披露,公司营业额增长了大约30%,但是利润却反而下降了近30%。国资委的领导甚至一度担心“老宋的日子怎么过”。

  在经济转型期度过最严峻时刻

  中国经济的增长从两位数调整到一位数的七上八下,对周期性行业来说必须适应这个“换挡”的过程。“你要是上半年来见我,我的脸肯定是长的。”宋志平端起手边红色的茶杯对我说。他一身简朴的穿着,说话慢条斯理,声音徐缓有力。对我的每一个问题,他都耐心地解释说:“是这样的……”

  一直到了去年8月,最严峻的时刻才算过去。长江流域的水泥需求强劲回暖,出现了难得的价量齐升局面。“这一年,上半年比较难过,下半年好过了。全年看下来能过得不错。”宋志平说。去年,中国建材的营业额增长预计在15%左右,利润预计和前年大致持平。其中水泥的销售量为2.8亿吨,比前年的2.2亿吨增长了近三成。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中国建材可以说安然度过了第一波冲击,这让宋志平觉得“非常高兴”。但是,还有一件事让他觉得“特别高兴”:一直压在水泥行业头上“产能过剩”的压力终于缓解了。

  “其实这么多年,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水泥的供应量一直超过了需求量的增长,但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底,不知道搞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头。”宋志平说:“大家也知道新增产能具有盲目性,但是不做又不行。”本届政府上任之后,释放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严格地限制新增产能,同时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结构调整。对水泥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找到了产能的边界。中国水泥的产能为31亿吨,今年的产量约24亿吨,占全球40亿吨总产量的60%。

  “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大需求量,那样也不可持续。”宋志平说。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和粉尘。未来,国家有可能会颁布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强化对水泥企业的环保要求。“我们现在生产这样多的钢铁和水泥,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我的看法是,我们的速度应该适当,适可而止。”宋志平认为,守住经济增长7.5%这个底线就行了。对企业来说,虽然会困难些,但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

  既是产能过剩获利者也是终结者

  八年前,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几乎是零。那个时候,宋志平对水泥也一窍不通。但是今天,中国建材已经以超过4亿吨产能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的宝座。“我是反对过剩的,但实际上我是过剩的获利者。”宋志平说:“正是因为过剩了,我这个整合者就来了。”

  限产,这是宋志平对付过剩的原则。“在过剩的时候进行限产。对中国产业界来说,这是必须灌输的思想。”过去,工厂往往春节还组织职工生产,领导们还要去慰问。“为什么过剩了还要堆满库然后恶性竞争?”宋志平毅然决定改变这种行规。他要求所有的企业做到零库存,让员工们“像教授一样放寒暑假”。暑假停产一个月,寒假停产一个半月。他的做法也影响着整个水泥行业。“水泥需求是刚性的,不像泡泡糖,便宜几分钱大家多吃两个。它像食盐,再便宜你也不可能多吃一点。”煤炭和电力等燃料动力成本占到水泥制造成本的60%,即便对于煤炭这样大宗原料的采购,宋志平的命令是“随机采购,够用就行,就是不能有库存”。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