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资本市场长袖善舞中国建材打造水泥霸业

更新日期: 2008年12月18日 作者: 吴文坤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字体: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水泥行业媒体联盟组织的2007水泥行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名列其中。简单直接且十分有力的获奖理由是:“他吹响了水泥行业重组联合的‘集结号’,接二连三的大举动,引来业内一片惊叹,南方水泥上海挂牌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水泥业头号新闻。”

    短短几个月,在浙赣湘联手30余家企业,成功整合了南方水泥市场,水泥产能增长数倍,演绎出一场国内水泥业最大的重组联合年度大戏。宋志平被业内公认为并购专家、资本运作大师。中国建材的重组联合模式也为中国水泥行业提供了一种扩张新思路,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逢低出手浙江市场

    2007年8月初,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华东地区的10家民营水泥企业签订了收购意向书或框架协议,还计划与另外一家水泥上市公司江西水泥成立一家注册资金10亿元的合资公司。此消息一出,业内为之惊叹。

    宋志平此时的“逢低出手”,也被业内人士公认是抓住了浙江水泥市场整合的最好时机。

    根据浙江省水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2006年的水泥产量接近1亿吨,位居全国第三。由于水泥成本不断上升,而价格却因企业争夺市场而下跌,全行业已连续两年出现阶段性亏损。2006年年底行业虽扭亏为盈,但亏损面仍达39%,企业经营困难、效益较差。

    面对因企业低价倾销而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困境,浙江水泥市场的整合势在必行,而这需要整合方拥有强大的实力。

    浙江市场的情况非常符合中国建材的战略需要。在国资委力推央企重组、做大做强主业的政策下,中国建材扩张欲望强烈。宋志平曾表示,做大建材必须要做大水泥。所以,在构建了玻璃、新型建材、玻纤及复合材料等大型业务平台的同时,水泥业务的做大做强同样被中国建材所看重。

    尽管也有外资窥伺着浙江水泥市场,甚至有个别企业与外资进行过多次谈判,并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意愿。但身为央企的中国建材,其更大的诚意和雄厚的实力无疑更具有优势。

    在此次收购的10家民营水泥企业中,除安徽菲达水泥外,其余9家全部位于浙江,分别是浙江中利达集团、立马水泥、芽芽水泥、申河水泥、天基水泥、何家山水泥、桐星水泥、众盛建材及众盛水泥,出让的股份从50%到100%不等。借助此次并购所增加的接近2000万吨的水泥产能,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约占浙江省的20%左右,与三狮、红狮同属第一梯队。其总体水泥产能从2100万吨激增到5000万吨左右,行业排名从第六跃居前三,直逼业界霸主海螺水泥。

    不仅仅是浙江

    在将其全资子公司中联水泥打造成淮海地区水泥龙头后,中国建材一直期待在南方市场拥有机会。该集团之前一系列的动作无疑都是围绕着进入南方市场这个目标在循序渐进。

    2007年4月,中国建材以向尖峰集团湖北大冶尖峰水泥公司注资6000万元取得40%的股权为突破,为进入南方市场投石问路;2007年5月18日公布收购光宇集团浙江水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正式宣告在浙江“登堂入室”;继而签约浙江虎山集团、注资尖峰集团和江西水泥、牵手湖南省国资委。而10家浙江民企的收购,无疑是趁热打铁扩充并购地盘,扩大了市场战果。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出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理所当然,有水到渠成之意。

    尽管秘密构建南方水泥的举措坊间已经传闻许久,但当2007年8月17日中国建材最终发布此消息时,这场涉及四省一市、约3000万吨水泥产能归属的并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仍让业内为之震惊。 继之前在南方市场的一系列动作之后,中国建材与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等5家企业签署协议,共同出资35亿元组建了这个水泥业“航母”。其中,中国建材出资26.25亿元,持股75%。

    而根据签署的协议,南方水泥成立后,拟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对东南经济区(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的部分水泥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浙江区域内的目标企业整合,尽快将水泥产能占到该区域的40%~50%份额,拥有定价权;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南方水泥发展成为东南经济区的核心企业。

    2007年9月26日,南方水泥在上海正式挂牌。据了解,中国建材为此将前后共拿出100亿元的重组资金,其占领南方水泥市场的雄心由此可见一斑。

    湖南市场的整合在南方水泥成立前后就迈进了一大步。继2007年8月21日将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收入囊中后,2008年1月初,中国建材又与湖南长沙兆山新星、坪塘两大水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其在湖南的新型干法产能达到湖南全省的50%,中国建材还将在2010年之前在湖南投资30亿元,以整合发展湖南韶峰水泥集团公司为基础,快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做中国水泥老大

    仅用半年时间,中国建材就通过收购、合资、合作方式将东南经济区的近30家水泥企业组合成南方水泥,创下水泥业快速重组的奇迹。

    中国建材本身雄厚的实力为重组提供了可靠保证。从5年前20亿元的销售收入到2007年的335亿元,从不足100亿元的总资产到2007年的503亿元,可以看出,它自身也是靠重组联合发展起来的。

    中国建材有着强大的实力做后盾。2007年3月,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近21亿港元,该年8月9日,又以配售的方式在香港联交所向全球增发1.5亿股H股,募集资金26.57亿港元。而在随后的11月份还得到了交通银行授信的150亿元。

    对于并购重组的资金,中国建材表示资金是充裕的,关键是这些资金的流向,它应该流向信任度高、拥有成功案例的企业。

    同样,由于其在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业绩的稳定快速增长,中国建材在资本市场获得高度认可。2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公布2008年首季恒生指数成份股核准结果,中国建材凭借高市场认可度与对建材行业的强大影响力,与中国中铁并肩跻身恒生国企指数成份股之列,成为2008年首季入围国企指数的新贵。

    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无疑将助力中国建材在水泥行业继续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宋志平表示,2008年水泥业务依然是中国建材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将在很大程度上把财力精力放在水泥业务的重组联合上。而有消息显示,中国建材最近拟配售发行3亿H股新股,集资逾50亿元,主要用于联合重组和新建项目、投资余热发电项目以及一般企业营运。

    “中国建材水泥业务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水泥业的老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建材要实现宋志平所说的目标并不太远,据了解,中国建材新签署了61个谅解备忘录,涉及产能9000万吨,备忘录将在2008年年中前正式签订,南方水泥公司实际控制产能已经超过1.2亿吨,加上中联水泥,今年年底中国建材总产能将达到1.61亿吨,至2009年年底前将增至1.74亿吨。届时,中国建材将成为内地最大水泥生产商,以及全球第二大水泥集团。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