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巢湖水泥:经济环保双丰收

更新日期: 2009年01月16日 作者: 陈梦吟 赵昕 来源: 巢湖日报 【字体:

    上月15日,盘景水泥首条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点火;28日,海昌水泥一期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点火生产。至此,2008年,巢湖市已有5条水泥生产线投产,新增水泥产能1000万吨,巢湖市水泥总产能将达2300万吨。

    从“小水泥”到“大水泥”

    斗转星移,安徽省巢湖市的水泥工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巢湖水泥厂和东关水泥厂是全市赫赫有名的两家大水泥厂,而所谓的“大”,也只是年产水泥30—50万吨。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市场需求增加、销售利益丰厚等因素影响,全市的水泥行业蓬勃发展起来,不少企业跃跃欲试,希望能够投资水泥行业。但由于成本过高,除了一些国有企业上了一批稍大的生产线外,大多数的小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立窑生产水泥方式,年产水泥熟料只有几万吨、十几万吨。

    采访中,巢湖市发改委工业科负责人还清楚地记得,90年代初,水泥产业的远景目标为年产300万吨,而1999年也只将水泥产业发展目标提高到了年产600万吨。

    漫漫征程30年。进入21世纪,巢湖全市的水泥产业进入了大跨步前进的时代。按照市委、市政府培育大产业,做大做强大基地要求,我市水泥工业一方面通过“上大压小、淘汰落后、合理布局”,不断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通江达海便捷的交通条件等优势,不断地引进大项目,水泥工业从几家到几十家;从“巢湖”牌、“东关”牌到庐江大江、含山润基;从日产水泥熟料几百吨到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据统计,到2007年巢湖市共生产水泥964万吨,熟料6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创利税3.1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6%和158%,其中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5%,超过了全国55%的平均水平。

    从“小水泥”到“大水泥”,巢湖的水泥产业正在向着“大水泥”格局不断稳步向前推进。目前,全市现有水泥生产企业36家,在产旋窑生产线13条,其中日产2500吨生产线4条、日产6000吨生产线1条;2008年已竣工投产的5条,分别是日产5000吨生产线4条、日产2500吨生产线1条,而去年正在建设的日产5000吨生产线3条。此外,全市还有18条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我市年产水泥熟料可达4950万吨、年产水泥可达6600万吨,水泥业将成为巢湖市第二个年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

    节能减排打造绿色水泥

    30年来的成绩,不单单要看数字这些“表面功夫”,还得看是否环保。提到水泥厂,浓烟冲天、灰雾蒙蒙之类的景象就会立即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由于长期使用立窑生产工艺,不仅耗能大,而且污染高,而一旦投入环保设施,水泥运行成本将更高,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掏钱搞环境治理,经常偷排偷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有些企业即使有一些治污手段,也只是针对粉尘,而且很不彻底,水泥生产已是高污染的代名词。

    然而,在如今的巢湖,90%的小立窑已被淘汰,改用旋窑生产。同时,伴随着一批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以及多条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上马,水泥产业将远离“高污染”这个字眼。据瀛浦水泥常务副总指挥长于春华介绍,所谓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就是利用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废气进行发电,变废为宝。以瀛浦水泥为例,瀛浦水泥投产后可年产水泥熟料300万吨,而每吨熟料所产生的余热可发电40度,一年即可发电一亿两千万度,可满足水泥厂全年生产用电量的60%。同时,余热发电项目将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废气通过余热锅炉不仅降低了废气排放温度,也大大降低了粉尘含量。据了解,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后,每标准立方废气中粉尘含量只有20毫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的50毫克,同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明显降低。水泥企业利用余热发电,既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量,又可以降低水泥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可谓经济环保双丰收。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