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大危机之年的浙江水泥

更新日期: 2009年01月12日 来源: 理财周报 【字体:

    年残岁底,穿过阴冷西湖边的李辛龙终于可以长长舒口气。 

    “浙江水泥挺过来了!”2009年1月6日上午10点,李辛龙有些感慨。这位浙江水泥协会的会长说,“大家都在担心,经济危机到底对浙江的杀伤力有多重?浙江的水泥业能否走出这轮周期?” 

    据李辛龙称,2008年浙江省水泥业约完成产销量1.02~1.03亿吨,连续第三年在1亿吨之上,居全国第三。 

  水泥消耗量中的98%来自固定资产投资。在浙江,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三成又来自房地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和中小企业的大量关闭,浙江水泥业近况如何? 

    2007年,央企中国建材浩浩荡荡下江南组建南方水泥,时至今日,又该如何安然过冬? 

    理财周报就这些难解问题亲赴浙江,走访相关企业、协会,试图为你理清大危机之年的浙江水泥镜像。 

    浙江现象 

    李辛龙透露,2008年浙江水泥业进入10月份以后出现量价微跌,曾经一度悲观。“但政府4万亿投资出笼后,信心很快恢复。” 

    “现在浙江省的水泥价格已经有所回升。”中国建材一位高层透露,“我们预计,2009年一季度水泥价格不会低于2008年同期;2009年中期后将走势上行。” 

    从2008年来看,李辛龙表示,浙江全省的水泥产销量较2007年持平,每吨水泥的净利润则比2007年的10元有所增长,位居全国中上游。 

    “浙江现象”的遗留,使水泥价格在2008年以前持续处于低位,2008年随着南方水泥的大规模收购,提高了集中度,浙江水泥价格在2008年从低谷中反弹,实现了阶梯式上涨,至2008年底浙江P.O42.5散装水泥的价格大约为340元/吨。 

    “在众人一片悲观和担忧之中,浙江水泥业全年的成绩已实属不易。” 

    而从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产销量来看,浙江水泥业都在1亿吨之上。“这实际意味着浙江已经进入成熟市场。”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先生将水泥市场分为成熟市场和成长型市场。 

    “长江下游和沿海发达地区水泥市场已经向成熟市场转变,其标志是水泥消费量维持在高位,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以新建为主的发展方式已经结束,水泥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兼并重组成为发展主流;大企业调控市场能力增强,水泥价格相对稳定。” 

    雷前治称,成熟市场有望率先进入供需相对平衡、市场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将是我国价格相对稳定、收益丰厚地区。 

    西方发达地区市场进入成熟期后,给拉法基、HOLCIM、CEMEX、海德堡等大型公司带来长期稳定、高收益就是最好的证明。 

    理财周报调查发现,瑞士的HOLCIM2006年的水泥销量和净利润分别是140.7百万吨和17.25亿美元,而2007年,水泥销量仅微增至149.6百万吨,净利润却猛增至31.7亿美元;德国的海德堡亦是如此,其2006年的水泥销量和净利润分别为79.7百万吨和12.8亿美元,200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7.9百万吨和27.2亿美元。 

    “近三年来浙江水泥一直维持在1亿吨产销量,浙江人均水泥消耗量和人均累积水泥消耗量都是全国前列,这已经表明浙江市场步入成熟期,根据我对浙江市场和海外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接下来的十年,浙江水泥产销量都将稳定在1.2亿吨左右,上下浮动不会超过2000万吨。”李辛龙说,“而利润则将走出和欧洲市场类似的曲线。” 

    小粉磨站是浙江“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 

    针对浙江水泥业的问题,理财周报记者和多位分析师进行了交流。对浙江水泥的供求判断是这些分析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信证券潘建平、国金证券贺国文,以及两位海外投行的资深分析师首先都认同浙江市场的初步印象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不过,这些分析师都没有详细论证供过于求的具体原因,只是简单从逻辑和数据上说,浙江处于开放市场,一则自身产能已过亿吨,略大于需求;再加上浙江周边的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区域受累于经济危机,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因而带来水泥消耗减少,可能引起周边水泥进入浙江。“或至少令浙江水泥价格难以提升。” 

    理财周报就浙江水泥的供求问题专门请教水泥协会会长李辛龙以及浙江多个水泥企业的老总。 

    据李辛龙提供的数据称,2008年浙江全省的熟料产能为8000万吨,粉磨能力则为1.2亿吨左右。 

    央企中国建材控股的南方水泥占半壁江山;其次分别是红狮水泥,年产能在800万到1000万吨;地处虎丘的红火水泥产能在400万到500万吨;安徽海螺也有染指,目前在建德、宁波等地的熟料和水泥产能约为800万吨。 

    而浙江省多个受访的水泥企业老板则表示,“造成浙江水泥产能过剩的核心原因是小粉磨站,这些粉磨站往往1吨熟料可以加工生产成2吨甚至几吨水泥”。 

    2008年12月1日,浙江省经贸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水泥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和《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年),限期淘汰直径2.4米及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2.4米以下的水泥粉磨站有3000万吨的产能。”李辛龙称,“这意味着浙江在2010年限期以前将完成淘汰3000万吨的产能”。 

    而据中国建材高管分析,“如果小粉磨站得以淘汰,浙江将供不应求。” 

    另外,理财周报记者走访多家浙江水泥企业发现,这些企业主都表示,尽管浙江给外界留下供过于求的印象,但实际上从2005年到2008年以来,所有水泥企业都没有库存。 

    “这也是我们长期看好浙江市场的理由。”南方水泥的一位高层透露,“南方水泥2008年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我们认为南方水泥在整合完成后取得每吨35元的净利润,完全可能。” 

    大鳄认同浙江模式是中国水泥产业的未来方向 

    多位受访的海外大鳄对中国水泥行业表示看好。 

    对当下的浙江市场,一位欧洲投行的资深分析人士认为,浙江已率全国之先步入成熟市场,尽管面临经济下行,但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可以抵消房地产下滑带来的影响。 

    一些悲观的分析师认为,作为发达地区,浙江的基建投资空间不大,而占到固定资产投资30%的房地产投资受到行业下滑,因而对水泥消费将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其实这是误读。”一家海外投行的资深分析师说,“我并不认同浙江和华东地区的基建投资基本完成、新增金额不大的看法。” 

    这位分析师称,“实际上,政府4万亿投资中的绝大部分由地方政府出资,这更多的是来自发达地区,浙江财力雄厚,在基建投资和农村保障性住房等投资上,浙江的空间并不小”。 

    继中央宣布4万亿投资后,浙江省于2008年11月提出省内投资计划:2009~2010年浙江全省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500亿元,初步测算可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浙江省2009年还将增加600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另有三个“100亿”的重大举措等等。 

    按照每万元投资消耗1吨水泥计算,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带来的水泥消费远超出投资人预期。 

    这正如国金证券分析师贺国文所称,“包括浙江在内的华东市场超预期的可能性在于政府有可能加大该区域的基建投资。” 

    当下,贺国文说,“浙江地区2009年的主要看点是并购重组,主要是南方水泥对旗下水泥企业的整合。整合效果值得期待。” 

    浙江水泥协会会长李辛龙也比较乐观,他认为,如果考虑到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南方水泥的整合、浙江水泥业的行业自律等因素,2009年浙江水泥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2亿吨,未来几年浙江市场将基本供需平衡。 

    显然,全球视野的国际大鳄们早已对浙江模式按捺不住。 

    截至2009年1月9日中午12时29分,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在华东成熟市场有水泥产能的中国建材及海螺水泥均获得国外资本大鳄看好。 

    其中,摩根大通最为乐观,它分别持有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20.9%和22.04%的流通盘;西京投资、霸陵、未来资产及汇丰控股分别是中国建材的第2、3、4、5位股东,合共持有其23.48%的流通盘;而摩根士丹利、资本集团、台泥则合共持有海螺水泥的29.57%的流通盘。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