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张才奎:执掌山水十八年

更新日期: 2008年12月17日 作者: 仲爱梅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与山水集团的“牵手”,被摩根士丹利视作继蒙牛之后又一个在中国成功投资的案例。

    众所周知,摩根士丹利选择投资对象,最为看重的就是公司的盈利性和成长性,山水最终能够成功“入选”,本身便是一种实力的象征。然而,18年前,这个如今投资者们眼中的最佳投资伙伴,却是一个连续亏损长达13年,在当时全国67家统配水泥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一的“老大难”。

    这样看来,所谓“一个张才奎改变了整个山水”的说法,倒也并不夸张。

    从1990年接过山水的前身———山东水泥试验厂“帅印”至今,张才奎执掌山水已经超过了18个年头。18年来,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与山水有关。

    时间:1990  关键词:铁腕

    1951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86年担任济南东方红水泥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90年调任山东水泥试验厂党委书记、厂长……如果单单从张才奎的个人简历来看,1990年的这次调任,毫无疑问应该算是一次升迁:从副厂长到厂长,掌握了“实权”。

    然而,如果时光倒流到1990年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提升”。彼时的东方红水泥厂作为济南市建材局下属的3个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年产量约30万吨,日子颇为好过,而山东水泥试验厂则从1977年建成投产以来就从没“吃饱”过,设计生产能力达55万吨的两条生产线实际年产量还不足10万吨。而比机器开开停停、工人懒懒散散更具有破坏力的,则是领导的来来去去:从1977年到1989年的13年里,山东水泥试验厂走马灯般换了11任厂长,其中任期最短的只有七八个月。

    “水泥厂水泥厂,不出水泥出厂长。”据说这是当年曾流行一时的顺口溜。

    时年39岁的张才奎是山东水泥试验厂历史上第十二位,同时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厂长。

    张才奎上任之初,便对山东水泥试验厂大刀阔斧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措施,今天看来,其中心思想也不过就是一个“严”字:从严治厂、责任到人,同时辅以“铁腕”政策,确保其一丝不苟地执行。

    对病入膏肓的水泥试验厂而言,张才奎的“铁腕”不啻一支“强心剂”,一举扭转了因长期群龙无首造成的混乱局面。1990年年底,山东水泥试验厂破天荒地实现了建厂13年来的首次盈利。

    “企业的命运其实与‘一把手’关系极大,‘一把手’的个人性格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命运。张才奎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做事执著不服输,二是认准的事敢决策。当年的山水若非遇到这样一个‘铁腕’领导,就不能想像有今天。”追随张才奎多年的山水总经理助理陈学师如是说。

    时间:1995  关键词:换血

    1995年之于济南市建材局,同样也是意义特殊的一年:1995年以前,建材局下设16家单位,除山东水泥厂盈利外,其余全部亏损;而从1995年开始,这一局面就被彻底改写了:1996年实现利润1065万元,16家单位全部盈利。

    而为济南市建材局带来这一历史性巨变的,也是张才奎。

    翻开张才奎的个人简历,1995年,他在继续担任山东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的同时又多了另外一个身份———济南市建材局党委书记、局长。而这一次,在表面“升迁”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使命:以山东水泥厂为骨干企业,实现对济南市建材局系统的资产重组。

    “铁腕”政策再度上演。1996年4月,以新型建材厂为起点,张才奎开始在建材局下属各企业内部复制和推广“山水模式”。1997年,济南市建材局正式改组成为济南建筑材料工业集团,昔日“政府衙门”被国有企业所取代。

    “他属于那种愈挫愈勇的人,他的内心强悍在于,第一,我为了山水事业,正大光明,凭什么怕那些歪风邪气?第二,心底无私天地宽。除了脾气有时候不好,你挑不出我的毛病来。”陈学师说:“事实上,他对自己要求比对别人更加苛刻,坦坦荡荡真君子。”“敬畏”———陈学师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张才奎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他觉得,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办事更简单,做好分内的事即可,其他关系则不用考虑太多。

    时间:2001  关键词:扩张

    2001年7月10日,山水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彻底推翻此前一直强调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发展战略,改为“做大水泥主业”,并制定了立足山东,沿胶济铁路“东进西扩、南北辐射”的全新思路。

    作出这一决策的,是山水的掌舵者张才奎。

    今天看来,正是有了这一主导思想,短短几年内,山水便迅速实现了做大做强的梦想,行业地位也不断提升。业内一致认为,按照近年来国内水泥市场的发展态势,如果山水当年坚持了最初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很难在竞争惨烈的山东水泥市场中脱颖而出,形成今天的规模效应,恐怕也难逃最终被兼并的命运。

    “有人说他‘霸道’,我认为更准确地讲是‘霸气’,是一种激情,永不言败,不甘平庸。而这恰恰是很多企业缺乏的。”陈学师这样纠正外界对张才奎的评价。

    不过,在反对者眼中,张才奎的行事作风确实“霸道”,所以,他才会在3年内4次否定自己制定的决策方案;所以,他才会突然“翻盘”改变已经成形的发展思路;所以,他才会不顾反对,决意收购青岛流亭水泥厂,执著地把对外扩张的第一站选在青岛……

    “但事实是,看似张才奎一个人说了算的偶然决定,都是经领导班子研究探讨了很长时间以后才作出的集体决策。”陈学师说。

    时间:2004  关键词:改制

    国企改制,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

    当年因为治理国企而享誉全国,被冠以“国企好班长”称号的张才奎直言:“国企不是不能搞好,但从长远看,这种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他看来,唯有良好的制度安排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早在2001年,山水就开始着手铺垫性工作了。”陈学师表示。当年,山水管理层和职工“真金白银”出资成立了济南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到2004年以前,山水在济南以外的其他水泥公司几乎全部由创新投资掌控。

    2003年8月7日,济南市政府召开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同意山水整体改制。彼时,山水与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资大鳄频频接洽,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对方开出的注资条件是:山水集团必须理清产权关系,实现体制创新。

    2004年10月18日,济南市政府正式与山水签署国有资产转让协议,由投资公司受让了济南山水集团国有股权,成立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由国有向民营的转变。2005年,改制后的山水正式“牵手”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财务资本,着手启动香港上市事宜。

    实践证明,山水的改制,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受益。山水的这场改革,被政府认为是产权和机制创新的典范。

    “百感交集、十分不易、一笑而过、从零开始。”回首往昔,张才奎用“折腾得人生都无味了”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时间:2008  关键词:上市

    从昔日享受副厅级待遇的“国企好班长”,变成了一个领着几千名职工独立创业的企业家,张才奎笑称自己目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万负翁”:“我全部的家当,包括借的一部分钱,都投到投资公司了,就是给自己断掉后路,拼命拉好山水这套车。在山水,我是级别最高的打工仔,给企业打工,给社会打工,给股东打工。”

    2008年7月4日,山水在香港成功上市,公司名称山水水泥,股票代码0691.HK。据悉,这是中国水泥行业的第一只红筹股。按照每股2.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上市共集得约20亿元港币,这就为山水下一步实现产业升级、规模扩张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尽管要得到一贯挑剔的摩根士丹利的青睐并不容易,然而,一旦“牵手”成功,那就是如虎添翼。2008年9月,山水公布的中期年报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山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72亿元,同比增长了87.83%;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了123.33%。

    张才奎坦言:“上市不单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融合,从而推动我们加快企业转型,逐步向国际一流大公司靠拢。”他称,经历了合资与上市,思想观念触动很大:“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能背离游戏规则,逼迫着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经验系统,不管这种转变有多么痛苦,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毋庸置疑,在水泥行业竞争愈加残酷的今天,香港上市可谓山水的惊人一跳,意义非同一般。从香港归来之后的第二天,张才奎就与班子成员坐下来,重新排兵布阵,研究布局。除进一步巩固现有发展成果外,山水还将采取新建与收购并举的路子,计划到2010年形成熟料产能5000万吨、水泥产能8000万吨的规模。我们期待着山水的新辉煌。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