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引资、上市、发债 “天瑞系”银行贷款置换三步曲

更新日期: 2013年09月26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摘要:以十年为时间轴,细观天瑞集团财技可以看出,其精心搭建的融资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银行信贷作为主心贯穿始终,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又有各异的“吸金”重点,用来部分“置换”贷款以分散对于银行渠道的依赖。

  上市融资解渴

  但是,如此操作依然无法满足天瑞集团的资金渴求。

  据当地银行业人士透露,天瑞集团的并购大比例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法,诸多通过承担企业债务的方式进行低价甚至零价格收购,在收购的当下确实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但长期来看,偿债和财务费用便逐渐形成压力。而2010年以来,银行对于中长期贷款规模普遍压缩,也使正处于规模扩张期的天瑞融资需求出现缺口。

  另一方面,当地水泥业人士透露,天瑞此前并购的企业也有部分并未按照原定计划实现整合,生产能力并不乐观,资本使用成本较高但运作并不如预期,导致资金压力增加。

  李留法抛出的第二枚棋子,即为成功囊括第二个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在借助收购将天瑞水泥纳入麾下4年后,2011 年12 月23 日,天瑞香港的母公司中国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共募集资金9.66亿港币,至此,天瑞系旗下核心产业水泥板块完成了整体上市。而募资中95%将用于偿还公司贷款,另外的5%用作营运资金。

  成功上市后,天瑞集团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为并购再开通路。截至2012年6月末,公司总共收购了包括禹州市中锦水泥有限公司、郑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和卫辉市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天瑞营口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水泥公司,收购获得2条熟料生产线、5条水泥生产线。

  当然,虽然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天瑞集团的并购也并非全然如意,个别被收购企业此后出现债务危机也使天瑞受到牵连。

  以其铝业板块而言,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2007天瑞集团出手介入收购彼时经营状况堪忧的天元铝业,并以“冰点”价格完成交易,从三门峡市国资背景的天元集团手中以1.23亿元收购该公司67.02%股权,天瑞集团也由此掌控了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在行业整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天元铝业更是负债累累无力偿还,遭遇银行诉讼不断,据其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天瑞集团须就天元铝业债项承担责任,天瑞香港、天瑞水泥及实际控制人李留法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天瑞集团银行账户中1.29亿人民币存款遭法院冻结。

  发债再“还贷”

  个别案例的不尽如人意显然并未减缓天瑞系的并购步伐。

  种种迹象表明,这类并购计划在2013年后还将进一步升温。据了解,天瑞新一轮的并购计划锁定河南、辽宁、安徽、天津等地的水泥生产线,对象集中在产能约1000万吨的水泥生产商。根据此前机构的预测,天瑞未来三年的并购资金需求将超过百亿。

  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债券工具开始成为其融资布局中的新重点。为配合接下来一轮的并购计划,天瑞在今年年初大手笔发行了20亿元的8年期公司债,而这笔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1.60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外,其余18.40亿元将全部用于收购河南省、辽宁省和其它地区的熟料及水泥生产线。

  按照天瑞的计划,预计收购所需资金总数约为47 亿元,而截至 2013年5月31日,募集资金中用于收购的18.40亿元资金已使用17.95 亿元,用来支付10 家拟并购企业的收购资金,其中,辽宁恒威集团威企水泥有限公司、辽阳诚兴水泥有限公司和大连金海岸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收购已基本完成。

  事实上,运用债券一直是天瑞集团重要的融资渠道,但今年以来,这项工具的使用节奏显然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来得密集,今年以来已发行了三期短融及一期私募债。

  而截至目前天瑞集团共发行债券总额70亿元,包括1期企业债、1期私募债、7期短融及3期中票,其中20亿已到期,50亿尚未到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今年发行的企业债,天瑞发行多期债券融资的募资用途基本全部为“小部分补充流动资金,绝大部分偿还银行贷款模式”。典型者如今年发行的2013年天瑞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的6亿元资金就明确表示1亿元用于补充下属子公司禹州公司的流动资金,另5亿元用于置换集团及子公司银行借款。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融资运作频繁,仅从负债率数据来看,天瑞集团的情况仍在较为乐观的范畴。据记者统计,2010-2012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72%、63.24%及63.62%。而截至201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微升至63.85%。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