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金隅股份: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样本

更新日期: 2013年11月26日 作者: 王小伟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字体:
摘要:金隅董事长蒋卫平告诉记者,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转变”,通过不断转变适应环境、开拓市场、优化管理,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北京金隅集团(原名北京建材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单一生产传统建材产品的生产性企业,发展成为包括水泥及预拌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与投资经营四大板块、主业与境内外上市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产业集团。2012年,金隅成为中国企业经济效益100强企业,集团资产近千亿元。  

  金隅集团的前身是1955年4月份成立的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89年转制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结构转优、形象转变”。金隅的发展史是北京国企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也是北京新国企转型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金隅可以说经历了国企转型发展的全过程,从政府到企业、从一业独大到四业并举、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创新,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大潮。金隅董事长蒋卫平告诉记者,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转变”,通过不断转变适应环境、开拓市场、优化管理,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水泥产业由灰转绿  

  水泥是金隅的基础产业,一度是企业的重要支柱,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和北京市各大重点建设工程都有金隅水泥的身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泥行业作为资源依赖型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原先传统的优势产业日益夕阳化,金隅通过“加减并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循环发展”,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在传统产业中打造出朝阳板块来。      

  在水泥扩大产能方面,依托金隅股份的资金平台优势,采取一系列兼并收购,已经形成京津冀晋吉豫“大十字”战略布局,金隅入围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产业集团企业并成为京津冀领军企业。2010年,斥资5.07亿元人民币收购拉法基瑞安水泥旗下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所持有的3家水泥及混凝土公司股权,令同行刮目相看。截至目前,水泥产能已从发展之初的400万吨增加至5000万吨,在北京水泥市场占据40%以上的份额。在总体规模扩张的同时,金隅也加快产能调整的步伐,为响应北京清洁空气计划,金隅加大在京水泥企业的产能调整压减和转型发展力度,提前实现全市水泥产能压减目标,保留的水泥厂将全部“变身”为环境净化器。  

  水泥行业目前总体来看产能过剩,但高品质水泥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技术创新是提升水泥附加值、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基础。金隅下属的水泥企业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现代节能环保水泥生产技术生产高标号低碱水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并以高质量水泥产品及在区域的产能优势,成为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地铁、南水北调等众多大型重点工程的水泥供应商。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金隅集团累计投入超过21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环保指标,在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目前,金隅年均消纳粉煤灰、脱硫石膏、废陶瓷、矿山废石等各类废弃物近千万吨,占北京市废物综合利用总量近20%。所属水泥企业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余热发电装机总量117兆瓦,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供电近1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90万吨。其中仅目前已建成运行的项目每年即可累计发电约3.5亿千瓦时,节约电费近2亿元,成为节能降耗的大户,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充分发挥水泥窑炉优势处理城市废弃物,是金隅又一个重要探索和创新。金隅董事长蒋卫平说,“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燃烧后的飞灰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高温燃烧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只有水泥窑炉和钢铁高炉能达到处置所需的1700度高温,但钢铁冶炼对纯度要求高,水泥窑炉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加工水泥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这些废弃物而不影响水泥熟料质量”,北京市避免垃圾围城,未来要逐步改变填埋的处理方式,更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为此,金隅建成并成功运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示范线,利用水泥窑炉的高温燃烧工业废弃物,不但实现了水泥生产过程中部分原燃材料的有效替代,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有机物有害成分的焚毁率达到99.99%以上)。金隅自主研发建成我国第一条依托水泥窑资源化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示范线,年处置能力占北京市生活污泥总量的四分之一,自主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项目,可满足北京全市的处置需求。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不仅实现了金隅自身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开创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途径,也为城市发展、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金隅在水泥产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为城市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在压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高增长,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实现。正如张工副市长调研金隅时所说,“金隅集团主要领导以大局为重,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治理的战略意图领会得很深、把握得很准”。  

  建材产业由旧转新  

  为缓解北京的能源供给压力,2011年,北京市提出要率先实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一标准意味着北京新建筑节能设计将实现新突破,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按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约为非节能既有建筑总量的39%,其中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00万平方米。  

  建筑节能中最关键的就是节能材料的应用,金隅的加气混凝土板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它是利用粉煤灰或磷石膏、钛白石膏等固废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制成的轻质复合材料,用于建筑框架结构填充墙,比普通砖质轻,隔音隔热、耐火防火性能好。既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又保障了建筑节能保温。  

  加气混凝土板只是金隅众多新材料之一,作为传统的建材企业,金隅一直探索技术创新之路,积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传统建材产品,在做好水泥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矿棉吸声板、玻璃棉、爱乐屋门窗、高档家具等绿色环保、节能低耗新型建材产品。自主开发出了高档内外墙涂料、墙体及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耐火材料、人造板及深加工产品等门类的20多种新型建材产品。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金隅产品应用最多、用量最大、用途最广。  

  “十二五”时期,金隅新型建材制造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链综合优势,加大新型建材市场开发力度,一批节能保温、安全阻燃等绿色建材产品满足了首都建筑市场需求。同时,为完善建材产品体系,金隅先后与国际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企业合资发展了TOTO卫生洁具、森德散热器、星牌-优时吉矿棉吸声板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不仅吸纳了大量直接投资,而且引进了先进技术与管理,助推产品结构升级。  

  金隅在新型建材领域取得成绩,和金隅技术中心的建设密不可分。金隅通过整合系统内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研发成果等“软件”和“硬件”资源,依托北京建材科研总院,建设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家具设计、固废处置、耐火材料、矿棉吸声板、建筑技术等7个分中心的“金隅技术中心”,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该技术中心不仅为金隅自身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而且也成为行业新技术的“孵化器”,为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与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蒋卫平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金隅累计投入近30亿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工艺改造。金隅还注重产学研结合,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研发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为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成果转化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业发展格局由二产转向三产  

  在做好水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同时,金隅加快了“退二进三”的步伐。依托建材制造业积累的优势,向房地产开发领域延伸,发挥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形成独特的金隅发展模式。  

  金隅房地产开发业由当年总部的一个基建部门,经过多年的打拼,成长壮大为年开复工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开发企业之一和开发最早、项目最多、体系最全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

  截至目前,金隅先后开发完成了4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为北京市提供了近5万套保障性住房房源。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内将力争保障性住房占整个住房供应的60%,鼓励企业以自有用地进行保障房建设。金隅在北京拥有800万平米的工业自有用地,加上保障房的开发经验,这样既形成了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以及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资产的双赢局面,又确保了公司拥有超于普通地产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依托多年的辛勤耕耘,金隅在普通住宅和商业地产等方面也颇具实力,已经形成超过6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其中未结算的北京项目建筑面积达到367万平米,其余分布于杭州、天津、重庆、海南、青岛等重点城市,形成较强的开发实力和发展后劲。纵观房地产行业,多是做资本、做建筑起家的企业,做建材起家的房地产企业少之又少,金隅房地产依托自身的土地优势,以建材为基础,发展路径不同于与一般企业,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业态结构,更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服务业附加值由低向高转变  

  在发展房地产的同时,金隅也注重业务搭配和高端发展,立足房地产行业,向现代物业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